4300多年前,,帝堯建都于晉南臨汾,,并帶領舜,、禹二帝及先民生活于這一帶,開啟了人類文明,。作為中華民族重要發(fā)祥地之一的臨汾堯都,,抓住根祖文化這一獨特的旅游資源優(yōu)勢,全力加快以堯廟為主的根祖文化景區(qū)的開發(fā)建設,,完成了一批旅游精品工程,使根祖文化旅游品牌的內涵更加豐富,。
堯都華表因華表最早誕生于堯都而命名,,現(xiàn)已成為堯都臨汾的標志。華表由漢白玉雕飾而成,,高21米,,直徑2.1米,預示21世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華表柱身盤曲著中華世紀龍,,頂端的沖天吼,生機勃勃,,底座雕長城和黃河壺口瀑布圖案,。
中華帝堯鼓鼓由帝堯時期的“敢諫鼓”沿襲而來,該鼓與誹謗木均為帝堯時代民主政治的象征,。為尋找制鼓用的大型牛皮,,襄汾紅躍鼓廠總經理衛(wèi)紅躍歷時半載,走訪13省,,最終制成直徑3.11米,,高1.2米,重300余公斤巨鼓。
堯井帝堯時期出現(xiàn)了異常干旱的氣候,。帝堯尋蟻鑿穴,,發(fā)明水井。堯時期開始利用地下水資源后,,人類依井而居,,形成村落,漸漸形成城市,,由此產生的文明叫市井文明,。在中國人的鄉(xiāng)土文化中,還蘊含著故鄉(xiāng)的含義,。人們把離家出走稱為背井離鄉(xiāng),。2002年恢復的元代井臺由一整塊方形花崗巖雕刻,中鑿圓形井口,,周設石青圍欄,,四面砌有臺階。
華夏第一洞房鹿仙洞帝堯到姑射山仙洞溝牧馬坡與牧民談論馴服牲畜,,巧遇鹿仙女,,兩人一見鐘情,以洞為房,。成婚之夜仙洞對面兩峰如紅燭高照,。后世將帝堯與鹿仙女成親的洞稱作洞房,兩座山峰稱作蠟燭峰,,于是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就有了“洞房花燭夜”之說,。
華夏文明門門位于堯廟堯都大道中軸線上,地理坐向一改中國建筑史上坐北朝南的傳統(tǒng)觀念,,坐西向東,,寓意東方文明古國如日東升。門由基座,、主門及門樓三部分構成,,長62米,高31米,,框架結構,,地下2層,地上6層,,建筑面積2.2萬平方米,,門加地下部分總高50米,象征中華5000年文明,。
千家姓紀念壁紀念壁高6.6米,,長100米,,鐫刻1566個姓氏,由左及右,,自上而下,,按姓氏筆畫排列,每個姓氏以真,、草,、隸、篆四種字體鐫刻,,并注有姓氏標準讀音,。
紀念壁前“葉落歸根”大型樹根銅雕,高1.8米,,直徑5.6米,,蒼勁粗壯的樹根象征中華民族團結統(tǒng)一,博大根深,。
堯字書法長廊———堯字壁廊300米長的堯字書法長廊精選鐫刻古今書法堯字,,有古代名人百余堯字、現(xiàn)代名家300堯字及社會各界書寫的堯字共1000個入選,。堯字壁廊建于堯廟西側,,與東側堯典壁遙相對應。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 張華】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改革開放三十年臨汾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發(fā)生顯著變化
下一篇: 平陽鼓樓(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