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蘭考調(diào)研時強調(diào),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們要防止用興辦實事代替解決黨員,、干部作風問題,只注重解決作風問題而忽視提高群眾工作能力的傾向,。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當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關(guān)鍵問題所在,。我們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不能僅用為群眾辦了多少實事來衡量活動成果,更重要的是要看我們服務(wù)群眾的工作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在做決策,、辦事情時,是否堅持群眾觀點,,貫徹了群眾路線,。要以“三嚴”狠剎“四風”,以“三實”凝聚合力,,確保作風建設(shè)常抓不懈,,真正做到踏石留印、抓鐵有痕,,把作風建設(shè)提高到一個新水平,,把黨員干部做群眾工作的能力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確保教育實踐活動善始善終,、善作善成,。
提高群眾工作能力,必須經(jīng)常換位思考,,真正融入群眾,。提高群眾工作能力,首先要心中裝著群眾,。有時,,干部眼里“雞毛蒜皮”的小事,,在群眾眼里就是天大的事。
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把自己與服務(wù)對象進行換位,,主動養(yǎng)成走村入戶的好習慣,與群眾交朋友,,知民情,,解民憂,積極回應(yīng)群眾的期盼,,面對面了解他們所思,、所需、所盼,,認真梳理匯總?cè)罕娞岢鲂枰鉀Q的各類問題,,做到意見在一線聽取,問題在一線發(fā)現(xiàn),,決策在一線制定,,矛盾在一線處理。
讓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guān)心群眾疾苦,多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成為執(zhí)政的習慣,。
提高群眾工作能力,必須杜絕虛情假意,,一切從群眾需要出發(fā),。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的檢驗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教育實踐活動既是一次教育,更是一次實踐,,不但思想要有觸動,,更要付諸行動,,不能“隔靴搔癢,、走馬觀花”,不能“嘩眾取寵,、追求聲勢”,,不能“活動來了一陣風,活動過后一場空”,,不能以形式主義反對形式主義,。要確保教育實踐活動不虛,、不空、不偏,、不走過場,,真正取得明顯成效,就要看查找出來的“四風”問題是否真正解決,,解決了多少,,解決得好不好,成效顯著不顯著?就要看黨員干部是脫離群眾還是深入群眾?是弄虛作假還是求真務(wù)實?是以權(quán)謀私還是公道正派?因此,,教育實踐活動既要圍繞解決實際問題制訂方案,、采取措施,更要圍繞提高黨員,、干部素質(zhì)和能力制訂方案,、采取措施。
要抓一件,、成一件,,不敷衍塞責,不得過且過,,不草率糊弄,,腳踏實地,以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取信于民,,凝聚民心,,最終使活動的效果真正體現(xiàn)在為民務(wù)實清廉上,取得群眾滿意的成效,。
提高群眾工作能力,,必須真正撲下身子,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教育實踐活動要見物見人,就是防止各單位各部門通過辦一兩件實事,,代替“四風”問題,、思想作風的改進。我們在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時必須立足長遠,,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不回避工作的難題,,不務(wù)虛功,不圖虛名,,把解決群眾實際問題作為開展活動的重要目標,,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從老百姓最不滿意的方面做起,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解決一批他們最關(guān)心,、最迫切,、最急需解決的困難和問題。要用心干事,,克服浮躁情緒,,拋棄私心雜念,把精力投入到抓落實中,,埋頭苦干,,敢于擔當,敢于較真,,針對本地區(qū),、本部門、本人分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逐個研究對策,,逐步創(chuàng)造條件,一個一個地加以解決,,在實干中搶抓機遇,、破解難題、推動發(fā)展,。重實際,、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持之以恒,取信于民,。
提高群眾工作能力,,必須建立長效機制,主動接受監(jiān)督,。要以“三嚴三實”為導向,,正確處理好干群關(guān)系,善于廣納群言,,主動,、誠懇地接受群眾監(jiān)督,正確對待基層和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尤其要注意聽取反面意見,,甚至批評的意見,,積極從中汲取營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堅持邊查邊改、邊整邊改,。作風問題是思想問題,,具有反復性和頑固性,改進作風除加強思想教育外,,根本上還要靠制度,,制度建設(shè)才是解決“四風”問題的根本保障。中央出臺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八項規(guī)定,,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和可行性,對作風建設(shè)提出的新要求,,是整治“四風”問題的重要制度,,對于維護黨和政府的形象、密切黨群干部關(guān)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央領(lǐng)導集體用率先垂范的實際行動向全體黨員干部發(fā)出了莊嚴號令,,我們要堅持把中央要求、實際需要和新鮮經(jīng)驗結(jié)合起來,,本著于法周延,、于事簡便的原則,建立健全各種規(guī)章制度,,形成堅持為民務(wù)實清廉的長效機制,。有了制度作保障,新風正氣才能常態(tài)化,、長效化,,實事才能辦好辦實,才能以作風建設(shè)的新變化,、新成效取信于民,,從而提高宣傳群眾、組織群眾的能力,,推動經(jīng)濟社會不斷發(fā)展,。
作風建設(shè)永遠在路上,提高群眾工作能力無止境,。干部作風不會隨著黨齡的積累或職務(wù)的升遷而自然提高,,群眾工作能力不會隨著時代的變遷、現(xiàn)實社會的復雜而提升,,而需要終生努力,。我們要時刻用共產(chǎn)黨員標準要求自己,向焦裕祿、馬健等好干部看齊,,在做決策時多從群眾的角度出發(fā),,在處理問題時多從群眾的角度考慮,在處理基層問題時學會與群眾打交道,。把群眾急需急盼,、難點熱點的實事辦好,把各級服務(wù)民生,、便民惠民的好事辦實,,真正當好人民群眾的公仆。把群眾當親人,,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從群眾最關(guān)心的熱點問題改起,,深入基層訪民生,、聯(lián)系群眾知民情、心系百姓解民憂,,千方百計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不斷增強群眾觀念,切實注意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工作能力,,贏得百姓的贊譽和組織的認可,推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
(作者為襄汾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王志宏)
責任編輯:鞏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