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媒體報道,安徽安慶市近期推進殯葬改革,,要求6月1日起全部實行火葬,,一些地方收回村民棺木施行拆解,引發(fā)較大抵觸情緒,。有報道稱,,近期安慶地區(qū)有不下10名老人為趕在殯改政策實施之前“入土為安”而自殺。對此,,安徽省民政廳有關工作人員稱,,經過實地調查,老人非正常死亡與殯改沒有關系,,安慶殯改政策也不會因為輿論影響而停止,。
筆者出身農村,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曾作為小學生參加過村里的平墳運動,,把村里只要是爺爺輩以上的合葬墓幾乎全部鏟平,。改革開放,尤其是包產到戶,,村里人去世后,,幾乎都各自埋葬在自家的地里,如今,,回到村里,,幾乎家家田里都有墳頭,,一些墳頭上還立碑栽種樹木。這些大大小小的墳頭,,讓大型機械很難耕種,,村民澆地時更是提心吊膽。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視死如生,,死生事大,歷來對葬禮十分講究,,加上傳統文化和習俗習慣的影響,,重視死后入土為安。對于土葬改火葬,,許多農村人從心底是不能接受的,,更不是一句“土葬改火葬”就簡單能解決了的,村民對習俗文化的“堅守”,,涉及村民復雜的文化和情感,,絕不是簡單的“文明”和“落后”的問題。
在如今農村實行規(guī)?;N植的大農業(yè)趨勢面前,,一家一戶的傳統耕作方式已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fā)展,每家每戶都從自身利益和方便出發(fā),,在各自的田地里起墳立冢,,修碑植樹,更為以后的連片經營制造了困難,,因此,,農村的殯葬改革是大勢所趨。
黃泉路上無老少,,生老病死是自然規(guī)律,,誰也無法避免。新中國成立后,,一直以移風易俗之名推行火葬,,但絕大多數中國農民還是愿意實行傳統的土葬。農村的殯葬改革如何改,,筆者以為,,目前最為迫切的是首先解決一家一戶各自在自家田里起墳頭的陋習,應在村子的荒坡棄耕地,,規(guī)劃建立村集體公墓,,集中入葬,既方便村民祭拜,,又節(jié)約土地,,還利于連片耕作。如果任由村民隨地下葬,,數年下來,,必然面臨死人與活人爭地的困窘,而且一旦下葬,,如遇連片耕作,,再遷墳改葬,其費用和工作阻力必然加大,。
對于棄土葬改火葬,,如果真是為了移風易俗,一是要有長期的堅持和耐心,,除了領導帶頭示范,,集中建立公墓,做好祭掃服務等方面的準備工作外,,還要開展大規(guī)模的移風易俗宣傳教育,,讓村民有一個思想認識和適應過程。
如果僅僅為了個別部門利益和領導的政績,,一刀切”地改土葬為火葬,,甚至以“逼死人”為代價,那么,,這種“致命的自負”,,還是緩解和降溫為好! 文/來祥生
責任編輯:楊洋
上一篇: 爸媽我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