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現(xiàn)在還有哪位大學生自稱“天之驕子”,,你一定會覺得相當“雷”人,。近十年的高校擴招,“大學生”這一稱呼早已完成了從“精英”向“平民”的大轉身,。所以,,即便出身“名?!保艾F(xiàn)在混得很落魄很窘迫”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對此,,或許有人會無可奈何,會抱怨社會不公,,甚至還會郁悶落魄(《中國青年報》4月15日),。但我覺得,那些自稱“名牌大學畢業(yè)生”的人,,首先應該捫心自問——除了那張文憑,,還有什么能夠證明你是“名牌大學畢業(yè)生”?
大學生就業(yè)現(xiàn)在確實是個問題,,但似乎遠沒有媒體報道得那么嚴重,。本人大學本科畢業(yè)也才三四年,觀察周遭,,稍微“混”得可以的同學,,如果不打算買房,其實過得都還不錯,。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當年成績并不突出的女生,,那次在北京見面,談起找工作難的話題,,她甚是不解:“在北京這樣的地方,,只要你有能力,肯踏實干,,還愁找不到工作嗎,?”
反觀那些一直找不到“理想”工作的昔日同窗,,除了極個別運氣極差的,感覺上他們似乎有個共同點——要關系沒關系,,要能力沒能力,,要學識沒學識。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上過大學的人應該都有這樣的體會:大學課程絕對比高中輕松,,學多學少完全靠你自己,。既沒有課后作業(yè),也不需要溫書復習,,只要你稍微用點心,,考前借筆記或課件突擊一下,要想糊弄幾個學分應該不是什么難事,。
畢業(yè)工作后,遇到過一些所謂的名牌大學畢業(yè)生,,其中不乏出身全國知名院校以及211工程大學的,。共事之后甚是感慨,原來“名牌大學畢業(yè)生”并不都“名牌”,。通宵包夜上網(wǎng),,一睡睡到晌午,大學4年一晃而過,,到頭來是腦子里空空蕩蕩,,干啥啥不行。既沒什么學識,,又不懂得與人相處,,受點小委屈就抱怨世事不公。這樣的人,,除非有個“好老爸”,,如果能找到好工作,我看那絕對是前輩子修來的福分,。
前些日子,,讀了一些老一輩大學生回憶當時校園生活的文章,感觸頗多,。那代大學生身上的激情與勤奮,,是現(xiàn)在的許多人無法比的。例如,,著名的時事評論員曹景行先生,,考入復旦大學歷史系的時候已經31歲,。4年的歷史系本科生活,他簡直是個學習狂,,不但把“從類人猿直到中國現(xiàn)在的改革開放”的歷史“好好地端詳了一番”,,而且還自學英文版的《世界經濟史綱》,選修了世界經濟,、國際關系以及新聞課程,。當時復旦大學要求120分的學分,他拿了180分,。
奉勸那些沒有一個“好老爸”的大學生,,每個人的命運是不一樣的。別看著別人在花前月下,,自己就蠢蠢欲動,,別看著別人在通宵玩游戲和上網(wǎng),自己就可以放縱一下,。要知道人家“老爸”已經為他鋪好了“成才”之路,,你所應該做的是抓緊時間,多多讀書,,多多實踐,,學會與人相處?;鞆埼膽{容易,,但那張文憑到頭來并不能證明什么。 (來源:中國青年報 高杰)
【責任編輯: 付基恒】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wǎng)編輯
下一篇: 理性反思“砸鍋賣鐵上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