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前段時間在外地和本地發(fā)生的多起令人震驚的學術丑聞,,這樣的事情或許不太能引起人們的情緒反應。在“長尾巴”現(xiàn)象上,,不可否認有科研水平低下等客觀制約,,但更多的,是大家心知肚明的慣例,,也就是所謂的“很無聊的問題”,,還有學術官僚化、資本化,,權學交易,、錢學交易、人情交易等種種學術界亂象,。
即使學術腐敗和不端的丑聞接二連三被披露,,我們仍然愿意承認學術界依然存在大量有良知、有堅守,、有品格的人士,。但不斷的丑聞和日常所聞所見,也讓人不得不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學術主體的自我精神呈衰微之勢,,知識的創(chuàng)造不再基于一個人對學術志業(yè)的追求,,不再基于一種純粹的信仰,而是與權力,、金錢,、名譽、地位等掛了鉤,。學術被污泥裹身,,而學術共同體自身罕有真誠的省思與拯救,大學怎么了,,大學怎么辦,,這個問題深深地困擾社會。
有人說,,現(xiàn)在的學術就是這樣,,似乎我們只能默認學術道德沉淪。還有人說,,社會腐敗沒有解決,,學術不端的解決談何容易,這其實是混淆了大學與世俗社會的內在特質,。大學是人類希望與夢想的棲息地,,世俗社會是人類生活的實現(xiàn)空間,大學因為不可觸動的信仰對社會有很大的引領作用,。大學這個多種文明形態(tài),、多種知識形態(tài)匯集之地,理應具有支配自身命運的能力,以便在復雜的思想碰撞中產生引領人類思考和照耀社會前進的東西,,超越它的同時代,,而不是自甘墮落。
丑聞發(fā)生,,官照做,,教授照當,俸祿照拿,,其奈我何,,這不是中國學術環(huán)境應有的形象。學術丑聞并不只在中國出現(xiàn),,但純屬學術范圍內的問題,,學術共同體自身無法解決,并因此增加社會的無力感,、失落感,,這是我們有別于他國之處。丑聞一旦發(fā)生,,沒有明確的處理程序,,調查、舉證,、辯論,、處理、結論,,并沒有完全程序化,相反,,學術失德者覺得倒霉,,無力地為自己辯白,沒有絲毫愧疚與自省,,處理曖昧模糊,,不了了之,最后大家一起浸于泥污,。長此下去,,學術的尊嚴淪落到何地,不難想像,。
學術道德應當有底線,,學術共同體應有對自己負責的能力。作為知識分子,,雖不能使人人致力于艱苦的學術耕耘,,但其知識生產活動應有基本的嚴肅性與純潔性,不能以假學術牟取私利。大學的光明與榮耀不是人們預先給它戴上的帽子,,而是大學自出現(xiàn)開始自我養(yǎng)成的基本品質,,因為這種品質,人們才足以信任它,,并在社會動蕩的年代依然保持對它的敬意,。
對于普遍存在的學術道德問題,我們不能蒙上自己的眼睛,,裝作什么也沒發(fā)生,,被丑聞刺激久了,從而對學術失范變得習以為常,,對沉淪無可奈何,。重建學術共同體,必須從校正學術體制入手,,回歸大學的精神價值,,使其重新承載價值情思、終極關懷,、自我主宰,、自由發(fā)展的豐富意涵。(長江日報 肖 擎)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 賈亮】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訓練孩子不如訓練家長
下一篇: 從一次大規(guī)模搜救工作談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