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玲春是近年來頗有成就道德新華社記者,寫出了一些膾炙人口的新聞作品,,特別是她寫的新聞導語,,構思奇巧,不同凡響,。萬聯(lián)眾研究了她的新聞導語寫作后,,稱贊她“開闊了新聞工作者的眼界”。
郭玲春善于篩選最吸引人的新聞事實放到導語中去,,使導語生輝,。
1983年2月10日,首都電影界250余人舉行茶會,,祝賀《城南舊事》和謝晉榮獲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jié)“金鷹獎”,。
按照傳統(tǒng)的、一般化的寫法,,這條新聞的導語可能會寫成這樣:“首都電影界人士250余人今天舉行茶會,,祝賀《城南舊事》和謝晉榮獲馬尼拉國際電影節(jié)‘金鷹獎’。茶會是在京西賓館大廳里舉行的,?!被蛘呤牵骸啊冻悄吓f事》和謝晉榮獲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jié)‘金鷹獎’,首都電影界人士今天在京西賓館舉行茶會祝賀,?!?
這樣寫,沒有什么不對,,但平淡,,感染力不強。而到了郭玲春的筆下,,導語頃刻間就變得有聲有色了:
新華社北京2月10電 電影藝術家謝晉坐在京西賓館大廳的主座上笑了,。這是今天首都電影節(jié)祝賀《城南舊事》和謝晉榮獲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jié)‘金鷹獎’舉行的茶會上,,著名演員鄭振瑤正向與會者介紹謝晉在國歌聲中走上領獎臺時,,難以抑制的激動狀,。
有關追悼會的消息寫作,幾乎行程一個固定模式,。但郭玲春報道金山逝世的消息卻突破了老框框:
新華社北京1982年7月16日電 鮮花,、翠柏從中,,安放著中國共產黨黨員金山同志的遺像,。千余名群眾今天默默走進首都劇場,悼念這位人民的藝術家,。
這里,,作者僅用52個字就把一個最重要的新聞事實交代出來了。作者一反陳規(guī),,用描寫式導語報道名人逝世,。這是比較少見的。
有些新聞事實本身有些抽象枯燥,,但郭玲春卻能從普通事實中提煉出新的意境,。
1983年7月27日,《王大觀畫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開幕,。王大觀的美術作品重現(xiàn)了30年代北京古城的風貌,。
如果把這樣幾句話寫成導語,其實未始不可,。新聞要素也是齊全的,。但就事論事,讀者未必會留下什么印象,。而同一事實,,到了郭玲春筆下,就立即被升華到一個新的意境:
新華社北京7月27日電 當首都已向現(xiàn)代化城市邁進的時候,,人們是否還記得舊日北京的風情,?今天在中國美術館開幕的《王大觀畫展》重現(xiàn)了30年代古城的形象。
這條導語巧妙地把新聞事實融于廣闊的時代背景下去認識,,既使人們聯(lián)想過去,,又加深了人們對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認識,從而激發(fā)讀者去參觀這個展覽,。
全國優(yōu)秀新聞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開幕,議程無非是領導做報告,,宣讀賀電,,老實說,實在寫不出什么新意,;而郭玲春筆下卻出現(xiàn)了新穎奇異的構思:
新華社北京11月28日電 以新聞報道為己任的350余名記者,、編輯、播音員,,今天成為被報道的新聞人物,。這些常年活躍于社會各階層,,反映人民群眾的成就、愿望和呼聲的新聞群英薈萃北京,,參加建國35年來首次舉行的全國優(yōu)秀新聞工作者表彰大會,。
這條消息的導語寫作,確實出手不凡,,構思奇巧,,發(fā)人沉思。尤其是“今天”這個確切的時間詞語構思得極妙,。它既是與“過去”相呼應的對比,,又是發(fā)電稿的時效表述,可謂一語雙關,,寓意深長,。
郭玲春還十分注意導語與結尾的互相呼應。
這一點,,外國名記者就很重視,。美國名記者威爾.格里姆斯利的體會是:“一篇好的報道是具有對稱美的。它必須有一個好的開頭,。然后,,它應該平穩(wěn)流暢地過渡到文章高潮;如果可能的話,,要用一個出乎意料的結尾使之達到高潮,。”請看郭玲春所寫的《仿唐樂舞》重現(xiàn)首都舞臺消息的開頭和結尾的互相呼應:
導語:
新華社北京1983年2月4日電 一千多年前輝耀東方的唐代宮廷樂舞今日重現(xiàn)于首都舞臺,。由古城西安來京的陜西省歌舞團今晚演出的這場獨具風格的《仿唐樂舞》,,是繼承民族文化遺產的一項創(chuàng)舉。
結尾:
中宣部副部長賀敬之年前在西安觀看了《仿唐樂舞》后,,稱贊這臺有濃郁地區(qū)特色的節(jié)目,,在文化藝術上發(fā)揮了地方優(yōu)勢。他還勉勵文藝工作者在創(chuàng)作中保持民族的,、地方的和自己的風格特色,。他說:“失掉了特色,那就使得你自己也消失了,?!?
【責任編輯: 】 |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wǎng)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