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寫的文章《從北大荒一路走來的愛情》得了山西新聞三等獎,,在這里和大家談談我的寫作感受。
一,、選擇合適的采寫對象
去年六七月份時,市里的一家珠寶店在梨園堂舉行了一次主題為“尋找最幸福的愛情”的促銷活動,?;顒又杏泻枚嗲皝韰①惖睦夏攴蚱蕖T诒荣愔械靡坏泉劦囊粚先?,口才非常好,,如果給那對老人寫的話,,文章基本上很省勁,老人自己就特別會總結,,自己生活點滴中最值得驕傲的事(對我們來說呢也就是老人身上的閃光點,,比如每天如何堅持健身,如何和老伴子女相處,。)老人自己的描述就非常好,,而且非常值得學習。但我沒有選擇他們,,一是這對老人的生活相對程序化,,而且據(jù)老人自己說,在以前有記者采寫過他們的事情,。也不是別人采寫過咱就不能再寫,,我還是想找條新鮮的活魚。
二,、克服溝通困難
在隨后的采訪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最大的困難,,就是80歲的薛老,,耳朵很背,而73歲的謝老呢,,說著一口濃重的重慶話,,我有些聽不懂。而且薛老當過兵,、打過仗,你一說起以前的事,,老人的思路就往打仗的地方走,,好幾次老人說得滔滔不絕,我卻不知如何是好,。幸好,,薛老的二女兒一直在中間當“翻譯”,,往往一句話,要繞好幾遍,。老人聽明白一些后,,接下來的采訪順利了一些,我也是芝麻西瓜一通撿,,回來再慢慢整理,。
三、好奇心和愛心
有好奇心的同時還要有愛心和童心,,感受生活中最真實的東西,。你感覺到了,你的文章里才可能體現(xiàn)出來,。
大家都說搞新聞的要有好奇心,,我感覺在有敏銳“觸角”的同時,還要有愛心和童心,,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好奇心,,兩者相輔相成。
我認為,,這次能獲獎還是老人本身的故事有亮點,。當今社會的一些人在談起愛情、婚姻時,,開始用物質“說話”,,有房有車成了標榜愛情的標準,純粹的愛情成了一種遙不可及的理想,而對于大魚大肉都吃膩的人來說,,不明白那個年代的兩片肉和一個白饃的分量,,我也正是抓住了這一點。我小時候,,就吃二面饃,、喝糊糊,家里吃一次白饃炒個雞蛋比現(xiàn)在過年下館子還要高興得多,。而薛老把兩片肉從北京千里迢迢帶回來,,那說明在老人的心里想著的只有她,自己的愛人,,跟自己同甘共苦的人,。
前幾天,我看了一部《飛屋環(huán)游記》的動畫片,講述的是一個小男孩認識了一個小女孩,這個小女孩從小的夢想就是去探險,去一個美麗的瀑布邊上生活,。后來,小男孩和小女孩結婚了,生活了一輩子,從年青到年老,直到變
雖然大家說是動畫片,虛構的,,但我感覺能寫出這么優(yōu)美的故事的人,他肯定自己的內心世界里也是充滿著美好東西的,。全世界的愛情都是相通的,都是心里有對方,,所不同的就是表現(xiàn)出來的形式不同而已,。而這樣的形式就需要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去發(fā)現(xiàn)。
對我們新聞人來說,,如果我們能夠感受到新聞事件,、新聞故事里所產生的力量,那么,,我們文章里才可能體現(xiàn)出來,,讀者也才能感受到。不是因為我們自己,,而是因為新聞本身,。因為我們是記者,何為記者,?時代的記錄者,。只有你記錄得準確、真實,,才無愧于記者這個稱號,。
【責任編輯: 劉靜】 |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這次采訪,我有過四次“動心”
下一篇: 記者的視角要平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