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9日在山西省偏關縣拍攝的晨曦下的黃河老牛灣,長城和黃河在此“握手”,。
“九曲黃河十八彎,,神牛開河到偏關,。明燈一亮受驚嚇,轉身犁出個老牛灣……”
行走在山西省偏關縣老牛灣村的古堡之中,,曾擔任多年村支書的呂成貴手指黃河邊的“望河樓”(老牛灣2號烽火臺),,緩緩吟出這首家鄉(xiāng)民謠。
地處晉西北的山西省忻州市偏關縣,,境內長城縱橫交錯,,曲折蜿蜒,有著“中華長城古堡第一縣”的美譽,。巍巍長城與滔滔黃河在老牛灣“握手”,,形成了神奇壯麗的自然景觀。
??呂成貴在山西省偏關縣老牛灣村留影(2023年8月29日攝),。
1965年出生的“呂叔”,,是地地道道的老牛灣人,從中學時期開始就對長城文化產(chǎn)生濃厚興趣,,并積極宣傳長城保護,。
“當時,老百姓沒有多少保護意識,,也搞不懂為啥要保護,,”談起往事,“呂叔”語氣沉重地說,,“可這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東西,,每破壞、消失一點,,就等于失去一筆財富,?!?/p>
??呂成貴在位于偏關縣老牛灣村的望河樓考察長城(1999年7月15日攝,資料照片),。
??呂成貴經(jīng)過偏關縣老營堡附近的一段長城,。老營堡是明代長城的一座重要城堡(2023年8月28日攝)。
??在偏關縣老營堡附近的一段長城,,呂成貴使用指南針測定方位,。隨身攜帶卷尺、指南針和鋸子,,是呂成貴多年考察長城、尋訪古堡養(yǎng)成的習慣(2023年8月28日攝),。
??在偏關縣滑石澗堡,,呂成貴試圖折斷一棵生長在古堡大門處的野樹。樹木的根系往往會導致墻體脹壞或開裂,,是破壞長城的潛在威脅之一(2023年8月29日攝),。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至本世紀初,“呂叔”結合自己多年長城考察的調研結果,,提出在老牛灣打造“長城文化,、黃河文化、邊塞文化”,,其中有關老牛灣旅游開發(fā)的設想,,引起當?shù)卣闹匾暋?/p>
2008年,老牛灣風景區(qū)開始運營,,當?shù)卮迕癯陨狭寺糜物垺,,F(xiàn)在,老牛灣村建起了30多家農(nóng)家樂,。每到旅游旺季,,游客們都會慕名到這里“打卡”,領略萬里長城與母親之河“相遇”的獨特風景,。
依托長城和黃河兩大旅游資源,,鄉(xiāng)親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年人均收入從2008年的不足1800元提升到如今的兩萬多元,。
??這是2023年8月18日拍攝的寧夏鹽池縣瞭馬墩烽火臺,。
長城是世界上規(guī)模、體量最大的線性文化遺產(chǎn),,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保護文物、合理開發(fā),,給長城沿線居民帶來了無形的財富,。
寧夏鹽池,,因縣域周圍分布多個天然鹽湖而得名,自古就是軍事要沖,。境內現(xiàn)有隋長城一道,、明長城三道,總長約259公里,,沿線還有眾多古城堡,、烽火臺。在這里,,一條35公里長的長城旅游觀光路,,串聯(lián)起英雄堡、八步戰(zhàn)臺,、安定堡等多處長城古跡,。這條按三級公路標準設計的旅游觀光路,路況好,,標識明確,,沿途設有觀景臺、休憩長廊等,,極大地方便了自駕游和長城文化愛好者,。
??這是2023年8月17日在寧夏鹽池縣長城新村拍攝的鹽池長城民俗博物館,遠處是明長城(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除了古長城遺跡,,很多人也會慕名來到鹽城縣長城新村的一座四合院參觀。四合院門口,,“鹽池長城民俗博物館”的黑漆牌匾高懸于上,。院落的一角,按照烽火臺的樣式營建,。登高北望,,不遠處就是明長城,當?shù)厝怂追Q“頭道邊”,。
物理老師陳靜和丈夫高萬東是這座四合院的主人,,也是這座小型民間博物館的創(chuàng)辦者。
06:16采訪那天,,夫妻倆剛從山西大同“出差”歸來不久——二人是受邀參加由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舉辦的長城沿線博物館,、紀念館、鄉(xiāng)村博物館建設研討班,。
丈夫高萬東自豪地說,,“我們是最小的一個(博物館),卻是發(fā)言人數(shù)最多的”,,大家聽他們的故事幾乎入了迷,。
高萬東是個熱情的西北漢子,,忙前忙后地給我們介紹情況。相比之下,,妻子陳靜話少了些,,接受采訪時讓我感覺“談得不透”。
后來才得知,,夫婦倆曾幾次接到自稱“記者”的“采訪”邀約,,所以不太相信我從北京跑到寧夏鹽池只是為了“報道”他們的故事。隨著采訪的深入,,特別是我和同事們一起與夫婦倆起早貪黑“跑長城”,,陳靜逐漸“放開了”。
??陳靜在用無人機航拍晚霞里的五墩烽火臺(2023年8月17日攝),。
生于斯,、長于斯,陳靜和高萬東有著一份難以割舍的長城情緣,。我問他們,日常工作之余最大的愛好是什么,。夫婦二人不約而同地回答,,長城。
從2008年零散拍攝長城開始,,到2014年著手系統(tǒng)性記錄鹽池境內的長城,,兩口子幾乎拿出了全部業(yè)余時間“跑長城”,足跡踏遍鹽池全縣,。
??夕陽下,,陳靜和丈夫高萬東在拍攝五墩烽火臺附近的長城(2023年8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陳靜和丈夫高萬東來到他們自費認領的一處烽火臺(2023年8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目前,,陳靜和高萬東的“長城之旅”已經(jīng)超過十萬公里,所拍攝的照片累計也有十余萬張,。實地探訪時,,夫婦倆除了拍照,還認真記錄下每一處的遺存位置及規(guī)模尺寸,,多年積累匯編,,于2019年自費出版了《圖說鹽池長城》一書,詳細介紹當?shù)氐拈L城歷史和文化內涵,。
為了“長城”,,夫婦倆幾乎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積蓄。他們買下了如今這座四合院,,卻拿出三分之二的面積建設博物館,,一家人擠在偏房,。由于特別喜歡“瞭馬墩”(安定堡村3號烽火臺),夫婦二人加入鹽池縣長城保護學會后,,自愿捐資5000元,,把它“認領”了下來。
臨別時,,我與高萬東坐在樹下聊天,。我問他,博物館未來能否盛得下他們搜集來的各種展品,。高萬東笑著答道,,“等有了錢,再擴建”,,言語間沒有一絲猶豫,。
??位于山西省偏關縣的明長城(2023年8月26日攝,無人機照片),。
為長城傾盡所有的,,又何止陳靜和高萬東。前文提到的呂成貴,,年輕時就搞發(fā)明,、辦公司,成了“先富起來”的那批人,。但是,,他念念不忘的是村里的鄉(xiāng)親們。研究長城,,保護長城,,一方面是他的個人愛好,另一方面是他不忍村里人“守著寶藏去尋寶”,。任職期間,,他竭盡全力宣傳長城,終于打響了“老牛灣”這個旅游品牌,。
??呂成貴家的炕頭上堆滿了與長城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2023年8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在偏關縣老牛灣村,呂成貴在調試其制作的長城文創(chuàng)產(chǎn)品(2023年8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富裕起來的長城人家,,越來越重視古老家園的保護?!皡问濉眳s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長城文化的研究之中,。在他看來,只有更多地了解長城背后的歷史文化內涵,才能更好地保護長城,。
??呂成貴開車前往位于偏關縣的滑石澗堡考察尋訪(2023年8月29日攝),。
??在偏關縣滑石澗堡,呂成貴用手機記錄下古堡大門如今的模樣,。雖然歷經(jīng)數(shù)百年風雨,,拱門匾額上的“鎮(zhèn)寧”二字依舊清晰可見(2023年8月29日攝)。
??在偏關縣滑石澗堡,,呂成貴在草叢中尋訪古堡當年的歷史遺存(2023年8月29日攝),。
雄雞破曉,望河樓處,,“呂叔”發(fā)動汽車,,再次踏上實地尋訪和文獻印證之旅。
身后,,晨曦初染,,家鄉(xiāng)的老牛灣堡又迎來新的一天。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