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重載鐵路建設史上,,大秦鐵路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10月17日,記者走進大秦鐵路起點湖東電力機務段,和煦秋陽下,,一列列滿載烏金的和諧號列車正鳴笛出發(fā),。30多年來,,一趟趟重型列車日夜奔騰,,跑出了一個又一個亮眼成績?!按笄罔F路可謂世界單條鐵路重載列車密度第一,、世界鐵路運輸效率第一、世界鐵路增運幅度第一……”湖東站副站長郭進義驕傲地介紹著,。
站在軌道密布,、桿塔林立的湖東電力機務段,湛藍的天空仿佛觸手可及,,歷史的車輪聲聲在耳,。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改革開放的大幕正式拉開,。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社會發(fā)展迸發(fā)出空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隨之,,山西豐富的煤炭資源自然成為“搶手貨”,。運煤,緊張而迫切!
論證,、勘探、設計……一條運量大,、運輸效率高的運煤專線以驚人的速度誕生,。1988年12月28日,大秦鐵路首期工程開通;1992年,,大秦鐵路全線貫通,。30多年來,這條連接山西,、陜西,、內(nèi)蒙古西部“三西”煤海與秦皇島入海口的能源大通道,,承載著黨和國家的重托,,成為改革開放眾多奇跡中的閃耀一環(huán),。
大秦鐵路是我國第一條雙線電氣化重載鐵路,全長653公里,,西起大同韓家?guī)X,,東至秦皇島柳村南,橫跨桑干峽谷,,穿越燕山山脈,,途經(jīng)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兩省兩市,是我國“西煤東運”的戰(zhàn)略動脈,,煤炭運量占全國鐵路煤運總量的近1/5,,用戶群輻射26個省(區(qū)、市),,擔負著我國六大電網(wǎng),、五大發(fā)電集團、380多家主要發(fā)電廠和大型鋼鐵公司等6000多家企業(yè)以及十幾個省(區(qū),、市)的生產(chǎn)生活用煤運輸任務,。
記者采訪時恰逢大秦鐵路秋季集中修全面展開時期,沿路都是各類維修養(yǎng)護的設備和身著橘黃色反光安全服的工人,,如此宏大熱烈的場景與周圍的山色融為一體,,構成了大秦鐵路的專屬秋色。午間,,臨近發(fā)車,,鐵軌上出現(xiàn)了幾個背著行囊的年輕人,兩兩成行,,在列車的駕駛室反復核對著檢查的情況,,為即將開始的行程做著各項準備。
資料顯示,,截至今年10月15日,,大秦鐵路累計運輸貨物3.0234億噸。10月以來,,大秦鐵路月均完成運量119.2萬噸,,環(huán)比增加15.9%。
“為迅速恢復高位運行后的鐵路設施設備性能狀態(tài),,更好地守護萬家燈火,,我們在10月7日至26日展開為期20天的集中修施工,一年兩次集中修,,一次春季,、一次秋季,,已經(jīng)是我們多年的傳統(tǒng)了?!惫M義說,。
車長2.6公里、載重2.1萬噸,,這是大秦鐵路每天都能看到的風景,。這些列車以10多分鐘的間隔接續(xù)駛出,組成了一條連接“煤?!迸c大海的“烏金長河”,,不斷為國家經(jīng)濟的發(fā)展注入澎湃動力。
駕駛重載列車,,并非易事,。大秦鐵路60%在山區(qū),了解這條線的人都知道,,駕駛難度最大的區(qū)段就是從8.46公里的軍都山隧道開始,,長達51公里、坡度超過千分之十二的連續(xù)下坡區(qū)段,。在這樣的坡道上操縱重載列車,,撂閘猛了,沖擊力瞬間釋放,,輕則造成中部機車渡板變形,,重則造成斷鉤分離;撂閘淺了,則可能引發(fā)列車超速甚至放飏,。
“不怕開不動,,就怕停不住”,每一個重載司機都深知“撂閘”的重要性,。記者與這幾位快要出發(fā)的司機攀談,,發(fā)現(xiàn)他們幾乎都有一本自己的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他們這些年的駕駛心得,。“大秦線責任重大,,我們要做的就是開好車、運好煤,?!睅兹速|(zhì)樸的言語中,盡顯擔當,。
回望來時路,,感慨萬千,。30多年來,大秦鐵路三次大規(guī)模擴能改造,、技術升級,,年運量連續(xù)突破2億、3億,、4億噸大關,。從設計之初1億噸的年運量到創(chuàng)下年運量4.5億噸的最高紀錄,從單列牽引5000噸,、6000噸到成功試驗開行3萬噸,、常態(tài)化開行2.1萬噸單元組合列車,大秦鐵路書寫了以不足全國鐵路營業(yè)里程0.5%的占比,、擔負起全國鐵路20%以上煤炭運量的傳奇,,創(chuàng)造出“中國重載第一路”的偉大成就,成為世界重載運輸當之無愧的“領跑者”,。
櫛風沐雨,,華章絢爛。在大秦鐵路重載技術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征程上,,有這樣幾個日子:
2004年12月12日,,大秦鐵路成功試驗開行中國第一列2萬噸重載組合列車。
2005年11月,,以GSM-R為數(shù)據(jù)傳輸平臺,,大秦鐵路成功試驗開行了由2列單元萬噸列車組成的2萬噸重載組合列車。
2006年3月28日,,大秦鐵路正式開行了由4臺韶山4型機車以“1+2+1”方式牽引的2萬噸重載組合列車,。
2007年8月,“1+1+可控列尾”模式的2萬噸重載列車在大秦鐵路正式開行,。用造價不到10萬元,、只需掛在列車尾部貨車上的“小盒子”,替代了價值3000多萬元的大功率電力機車,。
2014年4月2日,,長近4公里,總重達到3.15萬噸,,由4臺電力機車和315節(jié)貨車組成的3萬噸重載列車在大秦鐵路試驗成功,,我國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幾個掌握3萬噸鐵路重載技術的國家之一。
……
30多年來,,在沒有成熟經(jīng)驗可循的條件下,,大秦鐵路經(jīng)過長期創(chuàng)新探索,形成了一整套以“產(chǎn)運需”對接、“集疏運”協(xié)同,、“速密重”并舉為主要特點的具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重載運輸體系,,重載裝備、重載線路,、重載通信信號和重載運輸組織……無論技術還是技術制造能力均領先世界,,還成功移植運用在了瓦日、唐呼,、浩吉等重載鐵路中,。隨著高性能、長壽命,、高強度的鋼軌,、道岔、軌枕等基礎設備在大秦鐵路廣泛使用,,國產(chǎn)的大功率電力機車擔當主力,,載重80噸的重載車輛成為標配,先進的5T設備,、信號通信系統(tǒng)和數(shù)字化,、網(wǎng)絡化、信息化調(diào)度集中系統(tǒng)全覆蓋應用,,為線路持續(xù)高負荷運轉提供著安全保障,,大秦鐵路創(chuàng)造并保持著單條鐵路重載列車開行密度最高、運輸能力最大,、運輸效率最優(yōu)等多項鐵路世界紀錄,。
一組數(shù)據(jù)能夠直觀地展示大秦鐵路重載技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成果:裝車,30秒裝一節(jié)80噸,,1小時46分裝一列2萬噸;發(fā)車,,一刻鐘一趟;卸車,采取不摘鉤連續(xù)翻卸,,3輛一組,,10秒翻轉,卸完5秒歸位;速度,,重車每小時80公里,,空車每小時90公里;鋼軌,列車一過,,軌溫上升10度,,卻依然堅挺牢固;制動,0.2秒同步操控;通訊,,延時不超0.6秒;裝船:每秒5.1米……一代一代大秦人負重爭先,、忘我奮斗,,讓大秦鐵路一次次實現(xiàn)自我突破、自我超越,。
如今,大秦鐵路新技術新應用不斷研發(fā)投用,,重載列車自動駕駛,、新型可控列尾運用試驗等取得突破性進展,智能重載技術研究全面展開,,引領著中國鐵路重載技術走在世界前沿,。
大秦鐵路,這條肩負著能源運輸重任的鋼鐵巨龍,,以其重載的實力彰顯著工業(yè)的力量,。當列車鳴笛響起,那嘹亮的聲音仿佛是大秦鐵路發(fā)出的豪邁宣言,。它穿透時空,,向遠方傳播著奮斗與拼搏的精神。它是對過往成就的致敬,,也是對未來征程的呼喚,。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