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柳彩麗
晉南的夏日著實難熬,人們大都開了空調,,緊閉門窗,,躲進暫時的涼爽中一刻也不肯出來。即便是夜里,,站在樓下,,到處都是嗡嗡的空調外機聲音,小區(qū)里除了偶爾出現的遛狗人,,幾乎看不到幾個人影,。這樣的時候,兒子正在電腦旁噼里啪啦敲著鍵盤,,沉浸在CS游戲的激烈槍戰(zhàn)中,,我便往往搬了椅子坐到陽臺上,呆呆地看著窗外的萬家燈火,,不由想起兒時在家鄉(xiāng)度過的夏日,。
那時候村里沒有電視,晚上吃過飯,,孩子們便都成群結伙地瘋跑去了,,大人則乘閑做做針線什么的。我因為膽小怕黑,,晚上一般不敢出去,,腦子里總是把黑夜跟鬼呀怪呀什么的聯(lián)系起來。無聊的時候,,往往拿一摞毛主席像章擺在土墻邊玩上一會兒,。那些像章很精致:圓的,、方的、菱形的,,金屬的,、塑料的,還有夜光的,,好像都是父親單位里發(fā)給他的,。每次擺上一溜,從頭到尾數一遍,,有時候也和別的小朋友比比誰收集的多,。玩的沒意思了,就纏著母親要看“小雞啄米”,。母親便取了紅紙,,三下兩下剪出個小人兒來,手里端個簸箕,,再剪出一只公雞,,把人和公雞貼到窗紙上,然后關了燈,,拿蠟燭在窗紙背面上下晃動,便能看到小人兒端著簸箕一下一下在簸米,,公雞的腦袋也隨著燈影的晃動一下一下地啄米,。這幾乎是兒時夏夜里我最愛玩的游戲,也是如今記憶中母女最親近和溫馨的場面,。
那個時候,,村里的孩子們幾乎沒有什么買來的玩具,女孩子跳皮筋,、在地上畫格“跳房子”,、用線繩“翻交”(也叫翻花繩),偶爾也玩玩給別的孩子當媽媽,、給病人打針的游戲;男孩子則一把小木槍,、一沓煙盒包裝紙疊成的“三角”、“四角”或者用鐵絲繞成圈圈“滾鐵環(huán)”,,最常見的是彈弓,,打破別人腦袋的事情常有發(fā)生??傊婢叨际羌依锎笕撕⒆幼约簞邮?,就地取材,相互傳授做出來的,。我也常常跟了男孩子們一起下河里摸魚,,到樹林里抓知了,,玉米地里折甜稈,回來把抓到的小魚交給母親,,裹了面,,放到油鍋里炸了吃。知了則囫圇個兒放到爐子里烤熟了,,一層層剝掉外面的硬殼,,肉的香味便撲鼻而來。冬天里,,就在院子里支上籮筐扣麻雀,,雖然收獲不大,偶爾也能捉個3-5只,,放進燃著的柴火堆里,,焦香脆嫩的,回想起來,,那真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味了,。
那個時候,雖沒有好的物質條件,,可人們還是想出了各種各樣娛樂的方法,,來打發(fā)那些漫長無聊的日子。我記得最簡單的游戲就是在地上隨便撿幾塊磚頭,,幾個小朋友一起“打瓦瓦”,,也就是一方用磚塊壘成個方形城堡,另一方站在一定距離用磚塊投擲城堡,,投中擊倒城堡者贏,,和現在的保齡球玩法差不多。在物質條件極度匱乏的年代,,我真心感謝我的父母還有周圍的鄉(xiāng)親,,他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超強的愛心、善心,,陪我們一起度過了快樂的童年時光,。那時候,沒有電腦,、沒有電視,、沒有游戲機,甚至連一本小人書都很難得,,我的童年是那么開心有趣,,充滿憧憬和希望,從沒有留下過什么遺憾,。
比起以前,,時代確實在進步,,人的觀念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是有些東西卻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沉為歷史,,藏進回憶,。我知道時光不能倒流,我不得不承認時代在孩子們身上打下的烙印,。想起我的童年那種天然,、自由,更符合孩子心性的樂趣,,而今已無法重現,,想起我的童年回味無窮……
責任編輯:楊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