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琳之
過趙康往西4公里許的九原山,晉國時又稱九京,,九原對峙,,森林覆蓋,樹木蔥蘢,,是晉國易守難攻的戰(zhàn)略要地,,是故絳一道上了保險的天然屏障。
當我的目光穿過古城往東過北柴10公里許的長子頭村時,,那凄美的傳說使我剛平復下來的心靈又顫抖起來:太子申生遇害時,,晉大夫狐偃、趙衰等人曾聚此計議營救,。未果,,申生無奈悲壯地自殺于他的曲沃封地。諸大夫冒著生命危險,,將太子的頭顱偷出來藏于此處,。噩耗傳來,重耳倉惶出逃,,在師莊(趙康村)泊池旁上馬而奔,。在重耳上馬處,后人立“晉世子上馬石”石碑一座,,千百年來提醒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無常的磨難才是上天賜予以后稱霸天下的晉文公一筆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古城往北過20公里許靠西,,有荀董村,,系晉國大夫荀息和史官董狐合祠而得名。宋代司馬光曾作《荀息論》,,太平縣志》錄《董狐傳》,,極盡謳歌褒揚之能事,彰顯著荀息無二的忠貞和董狐作為史官剛正不阿的凜然氣節(jié),。
古城往西北13公里處,,是古厥店村,立有韓厥祠和墓碑,,碑文經(jīng)長期的風蝕雨浸,,已模糊不清,隱約顯示:晉景公聽屠岸賈之讒,,夷滅趙氏幾盡,,后于程嬰、公孫杵臼存趙氏孤,,雪忠魂之冤,,感人至深,可以流傳千古……
和古厥店村隔鄰而居的三公村,,相傳公孫杵臼,、程嬰、韓厥三人議救孤于此,。村中原建有“三公議事亭”,,已無存,而公孫杵臼祠墓赫然在焉,。散居于古城附近的趙雄,、趙豹、南趙,、北趙,、大趙、小趙和西汾陽幾個村均系幸存的趙氏后裔集聚地,。漫漫80年前,,趙雄村尚存有宋元祐時重修的趙氏祠堂,密樓式格局,,上下兩層,,雕有趙衰、趙盾,、趙朔,、趙武等四代忠良的塑像,村北還有趙宣子墓,。與“趙氏孤兒”有關的安兒坡,、三公祠、程嬰墓等遺跡均散布于附近的田間,、地頭,、村莊,甚至被埋于家戶的房檐屋下,。
望北5公里許的東汾陽村,,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均有清康乾時代筑立的碑刻“趙宣子故里”,。還有高高矗立的那一塊“趙宣子故里”的石碑,,似乎在無言地告訴著過往路人,,這里才是趙盾下宮的下榻之地。
令人切齒的奸賊屠岸賈是趙康古城東12公里許永固村人,,后為避開人們的辱罵和出外的尷尬,,屠姓后人便改屠為原。趙康附近的這些村子和永固村直到現(xiàn)在還有不通婚的風俗,,而永固村從不上演《八義圖》(即《趙氏孤兒》),,也早已成為其祖宗先人既定的規(guī)矩習慣。
趙盾之子及其兄弟趙朔,、趙同,、趙括等滿門360口人被含冤斬首后,埋葬在9冢墓中,,每冢埋40口人,。九冢分布在趙雄村及靠西九原山下的方圓幾里內,現(xiàn)在已經(jīng)找到的有7個冢的廢墟殘跡,。其中第七冢位于趙雄村西,,占地達100平方米左右。巍峨高大的園冢上有七棵千年柏樹,,郁郁蔥蔥,,肅穆凜然。
責任編輯:楊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