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我國自古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每年到了冬至這一天,,家家戶戶比過年還熱鬧。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每年這天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jié)日飯,。2013年的冬至到了,和全家人坐到一起,,包餃子,、拉家常吧!
兒時在故鄉(xiāng),常會聽到這樣的歌謠,,“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也就是說,,在冬至這一天,,一定是要吃餃子,。只有吃了餃子,耳朵才不至于被凍掉,。以至于,,每到這一天,母親總是會給全家包一頓餃子吃,。
餃子一定要是羊肉餡的,,冬天的羊肉屬于溫補的,特別是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餃子能夠起到暖身的功效,。當熱騰騰的餃子端上來時,,往往會讓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來就吃,。
而每到這個時候,母親總是會笑著說:“慢點吃,,餃子多著呢,。”有時我也會問母親,,為什么冬至這一天非要吃餃子,,母親說:“這里面可有故事呢,想聽不?”一聽說有故事,,我便纏著母親給我講,。
也直到那個時候,我才知道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醫(y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yī),,后毅然辭官回鄉(xiāng),,為鄉(xiāng)鄰治病。其返鄉(xiāng)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xiāng)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他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guān)搭起醫(y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嬌耳”醫(yī)治凍瘡,。
他把羊肉和一些驅(qū)寒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然后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后,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只“嬌耳”,,一大碗肉湯,。
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fā)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聽著母親講的故事,,吃著美味的餃子,冬至這一天便不知不覺地過去了,。當然,,冬至一過,年也快來到了,,這是小孩子最愿意過的節(jié)日,,有好吃的、好玩的,,還有壓歲錢拿,。
如今,長大了,,對于年似乎不是那么的盼望了,。只有在冬至這天,母親勢必會同當年一樣,,為我們包一頓餃子,。冬至如同一年之中的分界線,這一邊是舊年,,另一邊是新年,,過了冬至,年真的就要來到了,。一年一年,,日子如流水般逝去,每到這個時候,,總是會讓我憶起童年的一切,,憶起在母親懷中聽故事的情形。
責任編輯:鞏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