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這是一組記錄著青藏高原宗教文化,、藏族民俗,、自然地理和生活經(jīng)驗的散記,在作者的筆下,我們似乎看到了那曠寥的高原雪山,、純凈的圣湖碧水、美麗的格桑花、可愛的草地牛羊,、眾多寺廟古跡、神秘的紅衣喇嘛,、淳厚的藏民文化,、精靈的牦牛、羚羊……
本文作者在離開西藏十多年后,,提筆追憶了自己在西藏十三年的軍旅生涯,,為讀者開啟了通往這片圣土極地的路徑,來體驗青藏高原那妙不可言的神秘之旅,。
轉(zhuǎn)眼間離開西藏十多年了,。
當又一次踏上西藏那片熟悉而又神奇的土地,更加激發(fā)了我發(fā)掘記憶深處的欲望……
這片土地的神圣與震撼,,使人對它的回憶總是情不自禁,,仿佛有一種無法抵擋的力量推動著我,回到雪域高原,。
雪域天空神秘而誘人,,多少有志者懷揣各種夢想來到這片土地,也就有了許許多多動人的故事,,在高寒缺氧,,氣候惡劣,長冬無夏,,常人難以想象的環(huán)境里,,高原將士們用青春和生命奏出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最動聽的樂章,錘煉了一批批祖國的優(yōu)秀兒女,。
西藏的13年,,占去了我人生旅程的大大一段,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回憶,,像一顆顆閃爍的珍珠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記憶這個模塊,記錄著發(fā)生在雪域高原的星星點點,,記憶中有悲傷的,,更多的是美好。特別是那些刻骨銘心的往事,,已牢牢地印在了我的腦海,,留下深深的烙印,更是無法刪去……我把散落在腦海中的顆顆珍珠串聯(lián)起來,,讓它們更加閃耀完美,。
青春的涌動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青藏高原的歲歲月月演繹的不僅僅是傳奇,還有故事,。
“無巧不成書”的事被我撞上了,。1979年那年我16歲,偷偷的瞞著家里,、瞞著年齡報名參了軍,。那個時候高中畢業(yè)生不多,據(jù)說征的又是炮兵,,要挑選文化程度高的,,我被部隊帶兵的看上了,參軍不到一個多月,,就到了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前線,。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錘煉了我,榮立了三等功,,從一個年輕的娃娃成長為一名堅強的戰(zhàn)士,,生命里有了參過戰(zhàn)的特殊經(jīng)歷。
那場戰(zhàn)爭讓我變得剛毅,、吃苦,、睿智、奮進,、珍惜,。參戰(zhàn)歸來,我刻苦訓練軍事技術,,利用一切業(yè)余時間學習文化課,可以說幾乎沒有看過電影,,沒有像年輕人那樣休閑地玩耍,。1981年,我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成都陸軍學校軍事指揮專業(yè),,成為一名軍校的大學生,,實現(xiàn)了我的軍中夢想,所以才有了后來的西藏故事,。
那年是1983年,,傳出西藏部隊缺大量的軍官,我們這些畢業(yè)生將面臨被分配到西藏,,消息頓時在軍校里炸開了鍋,,大家索性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不乏有神通廣大者,。老實說,當時我的內(nèi)心也挺復雜、也有過糾結(jié),、有過動搖,。
軍校畢業(yè)的時間越是臨近,大家心里也越是七上八下,,忐忑不安,,我也是,誰都想留在天府之國的四川,。別人都批評我是感情用事的人,,其實我不是,我沒有辯解也不需要辯解,。在畢業(yè)去西藏的這件事上,,我就是要“感情”用事。想一想當年在越南戰(zhàn)場倒下的戰(zhàn)友,,我就應該做一個義無反顧的有抱負,、有理想、有作為,、有夢想的好戰(zhàn)士,,我毅然決然地報名要求去西藏。進西藏最忌諱的是感冒,,那可是致命的,,而我恰好就在進藏前感冒了。在成都呆了二十幾天,,身體合格了,,才開始進藏。幸好我們一路同行的有5位從成都軍醫(yī)學校畢業(yè)的學生,,她們都是從地方考入軍校的,。成都出美女,親昵的稱“四川小妹”,,她們雖然個子不高,,但身材苗條,皮膚細膩,,白白凈凈,,展示出一種玲瓏的俊秀。
從空中俯瞰十月的西藏,,是那樣的絕美,。從峻峭奇麗的山色到雅魯藏布江秀美的風光,從高山平湖的寧靜到冰川的神奇動人,,從布達拉宮的輝煌雄偉到綠茵茵的高原草甸……面對著飛機下方應接不暇的美麗畫卷,,體會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造物神奇,,讓人不禁從內(nèi)心迸發(fā)出巨大的震撼。
飛機徐徐降落在西藏貢嘎機場,。出了機艙,,這片神奇的土地與成都相比簡直就是另一番天地。舉目遠望,,這里的天是那么的藍,,藍的讓人興奮陶醉,云是那么的白,,白的令人眼花繚亂,,奔騰的雅魯藏布江充滿著強大的生命力,路邊頑強生長著的格?;?,隨風搖曳著,展示著生命的精彩,。我們忐忑不安的心終于感到了些許欣慰,。
那時,貢嘎機場到拉薩是土路,,而且是很少看到的“搓板路”,。我們享受著好似永不停頓的顛簸,兩個多小時的搖搖晃晃,、風塵仆仆,,終于見到了世界奇跡之一——宏偉的布達拉宮。
此時的我們竟然毫無一點興趣觀看布達拉宮的神奇,,身子像散了架,,癱倒在床上。我們牢牢記住不能感冒了的“戒律”,,誰也沒有洗澡,,誰也不敢拿生命開玩笑,只簡單的洗漱了一下,,特別是在第一天盡量少走動。到了半夜,,胸悶腦脹,,口干舌燥,呼吸不暢,,我們也知道這是缺氧引起的高原反應,。多喝水,靜靜的躺在床上,,慢慢適應高原缺氧的特別“待遇”,。
因為惦記著那5位漂亮的女軍官,所以起床后第一要務就是看望她們。卻發(fā)現(xiàn)她們已早早起來了,,精神颯爽,,一掃昨日的狼狽樣,竟然看不出一點高原反應的征兆,。用迫不及待來形容她們的心情恰如其分,。因為,神秘的布達拉宮總是很誘人,。
布達拉宮其實就在市區(qū),,步行十幾分鐘就來到了這座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的腳下,這座依山而建的宏偉宮殿,,就坐落在拉薩市中心的紅山上,。它是雪域高原的標志性建筑,同時也是寶貴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一,。無論從哪一個角度去看布達拉宮,,這座雄偉的宮殿都不失壯麗巍峨的氣勢。
那時進入布達拉宮是不要票的,,人人都可以隨意進出,。如今,一張門票就達到了近200元,,如果參觀的人多,,還得提前預訂,不然黑市票要翻上一倍,,世界屋脊還真是創(chuàng)造奇跡的地方,。我們沿著被朝拜的人們磨得有些發(fā)亮的石階而上,女軍官們嘰嘰喳喳,,精神特佳,,實踐證明女人的適應能力比男人更強。
在美女的引領下,,終于登上了最高點,。登上了向往已久的金頂,頓時眼前一亮,,在陽光格外的關照下,,金頂是金燦燦的妖嬈,如夢如幻,,氣貫長虹,,令人非常震撼。再看那陽光照耀下的轉(zhuǎn)經(jīng)筒,,它精美的紋飾更加清晰娟秀,,折服了我們的審美,,陶醉于這藍天白云映襯下的金光閃耀,精美絕倫,。
無比激動的我們,,有一種自豪感,真真切切地體會到布達拉宮的雄偉氣勢,,它有橫空出世,,氣貫蒼穹之勢。
這座凝結(jié)著藏族勞動人民智慧的古建筑群,,已經(jīng)以輝煌的雄姿和藏傳佛教圣地的地位,,成了藏文化最燦爛的象征,乃至拉藏和整個青藏雪域高原的象征,。
布達拉宮是依山壘砌,,群樓重疊,殿宇嵯峨,,氣勢不凡,。堅實墩厚的花崗巖石墻體,松茸平展的白瑪草墻領,,金碧輝煌的金頂,,具有強烈裝飾效果的巨大鎏金寶瓶、幢和經(jīng)幡,,交相輝映,。還有那紅、白,、黃三種色彩的鮮明對比,,分部合筑、層層套接的建筑型體,,展現(xiàn)著西藏建筑迷人的特色,。
據(jù)說布達拉宮的建造和多次的擴建維護中用了上萬斤的黃金。內(nèi)飾金,、銀,、珊瑚、松耳石,、珍珠五種珍寶不計其數(shù),。以酥油為原料的燈盞把布達拉宮的每個殿堂都照耀的金碧輝煌。
一排排點亮的酥油燈常年不熄,,燃燒的火焰,是人們的希望和憧憬,。來此朝拜的信徒們,,大多愿意帶上自己的酥油,,并親手將它加入,讓這些燃燒著的希望與祈愿的燈火長明不熄,。
西藏人對佛教的虔誠是舉世無雙的,,人們就是餓著肚子,也要把酥油拿出來,,為的是佛教殿堂一片光明,。
那轉(zhuǎn)動的經(jīng)輪不會停止,那燃燒的酥油燈絕不會熄滅,,那虔誠的信徒不會消失,。因為這里有布達拉宮圣殿,是人人向往的佛教圣地,,是舉世無雙的藏地靈魂,。
今天能看到雄偉的布達拉宮這要歸功于西藏首領松贊干布,他遷都拉薩后,,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別在紅山之上修建了共有1000間宮殿的三座九層樓宇,取名叫布達拉宮,,這已成為佳話,。
據(jù)說最早時的布達拉宮三大建筑,均通體粉白,,聳立在紅山上顯得圣潔而雄偉,,藏民們都稱之為“白色的宮殿”。發(fā)展到今天,,已經(jīng)以其輝煌的雄姿和藏傳佛教圣地的地位絕對地成為了藏民族的象征,。
我們當年進藏時,還沒有今天的布達拉宮廣場,,它的腳下是一片參差不齊的藏民房,,前面的拉薩文化廣場是沒有硬化的沙土地,人們走過會帶起塵土飛揚,。
我那張在布達拉宮前的黑白老照片見證了西藏天翻地覆的變化,。
責任編輯:柏東麗
上一篇: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
下一篇: 背上的那一絲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