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歲月的流逝,,年歲的子長,童年的記憶已逐漸模糊,,唯有故鄉(xiāng)村頭的古道還依舊清晰刻在記憶的深處,,偶爾跳躍在我的眼前,激起我對故鄉(xiāng)的懷念,。雖沒有“曲徑通幽”的風情,,沒有“雄偉壯麗”的氣勢,但是我童年的圣地,,它承載著我的成長,,見證著我的歡笑,滋潤著我的心靈,,給我以信心和堅強,。
古道上挺拔、高大的樟樹是我崇拜自然力量的啟蒙老師,。行走在古道上就如走進了原始森林,,清新、空曠,、涼爽,,蟬鳴此起彼伏,鳥兒歡呼雀躍,,飄浮的清香沁人心脾,,讓人忘卻一身的勞累,“煩疴盡消散”的詩句倒像量身定做一般,。還有幾棵高大的苦珠樹,盤根錯節(jié),,老態(tài)龍鐘,,靜靜地俯視著世事的滄海桑田。最有趣的是要等到秋天,,在草叢中撿拾“苦珠”,,樹大子多,一天能拾不少,,白色的“苦珠”肉碾碎了可做豆腐,,有時嘴饞自己也偷著用火煨,當聽到“噗”的一聲響時,,就知道有裂開的了,,急忙夾出,,剝掉外殼,扔進嘴里,,一咬,,熱氣與清香滿口噴出。
古道上唯一能體現(xiàn)歷史厚重的就是長條形青石板,,平坦,、光滑,踩在腳下舒適而溫馨,,它是由巧匠精心打造而成,,整齊劃一,大小一致,,一直鋪到廊橋,,雖有遺失,但總能得到填補,,所以保存得較為完整,。古道非常牢固,歷經(jīng)百年的風雨侵蝕,、洪水肆虐而無毀損,,這不可不說是一種奇跡,這也體現(xiàn)了先人的智慧和對大自然規(guī)律的尊重,,它沿著山勢蜿蜒向前,,沿溪的一邊用大麻石整齊砌成,黝黑厚重,,順勢服帖,。石縫間生長著不知名的矮樹和野草,顯得悠久而頑固,。走在古道上油然而生的是對先人們的敬意,,在肩挑背扛的年代,能建造這樣浩大工程,,需要多大的決心和毅力呀,。走在上面就如走在先輩們的身軀上、汗水中,,激勵著我不停地前行,。
古道邊的小溪清澈見底,鵝卵石靜臥河床,,小魚戲耍之間,,給人以純潔、甜靜之感,,偶遇突兀的怪石,,水流就會發(fā)出嘩嘩的責怪聲,,猶如“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的意境,。到小溪里游泳是一大樂趣,,夏天的中午時分,背著父母,,幾個小伙伴顧不得害羞,,光屁股跳入水潭之中,一番水仗嬉鬧之后,,穿上褲子,,任太陽曬干身上的水珠,真是愜意之致,。小溪抓魚是大人們所贊同的,,用手伸到石縫里摸魚,水平好的,,一天也頗有收獲,,但更多的時候是敲魚,用小小的鐵錘敲打卵石,,被震昏的小魚就會漂浮出來,,雖是小魚,但半天下來,,晚餐吃到鮮美的魚是沒問題的,。
古道上的廊橋是最讓我夢牽魂繞的,雖然多年失修,,有些破損,,但給我以溫暖、信心和毅力,。上山砍柴,,不管多遠、多累,,看到了廊橋就看到了希望,,就接近了故鄉(xiāng),就有了勝利的輕松,。于是,把柴放好,,坐在廊橋上享受著片刻的清涼,,到廊橋下喝足了泉水,再重新起程,,把勝利帶回家,。還記得我外出求學那年,,母親一直把我送到廊橋上,千叮嚀萬囑咐才依依不舍地作別,,那種母愛永世難忘,。有時我晚點回家,母親就會叮囑姐到廊橋上去等候,,給我做伴接我回家,,那種溫馨和期盼只有廊橋才能見證。我的小伙伴們也就喜歡坐在廊橋上研究砍柴的去向,,那種民主,、那種嚴肅、那種認真,,不亞于軍機大臣布兵擺陣,。有時閑坐廊橋上也能聆聽大人們交流農(nóng)忙的進度,今年的收成,,在蕩漾豐收的喜悅中慢慢長大,。
家鄉(xiāng)的古道,如今已不再是通向外界的唯一要道了,,它雖已完成了歷史使命,,但它能作為一種歷史遺存,作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典范,。
作者:一沁
責任編輯:鞏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