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蔡禮旭
我們從事教育工作,愈深入了解教育,,愈感恩自己的父母對我們的教誨,。小的時候犯錯,父親教訓我時,,母親從來不插手,,我只能默默地聽父親的教誨,。結(jié)果我父母常常跟我談話的時候說到:“奇怪了,我們兩個都這么沉默寡言,,怎么生你這個兒子這么會吹牛?”我就跟我父親講:爸爸,,你有所不知,當我每次犯錯,,你教訓我的時候,,都是辯才無礙,都是左右逢源,,罵我都罵得很順,。”我們不單是看到爸爸罵我們罵得很順,,更感受到的是父親那一分恨鐵不成鋼的心境,,讓我們覺得很慚愧,不能再讓父親這樣生氣,。
所以歷史上這些故事對我們教育孩子都很有啟發(fā),。剛剛跟諸位長輩、朋友們講到這個先后順序,,一定要先有德行,,后有才華、技能,,不然這些才華,、技能、知識只會長他的傲慢,。我們冷靜去觀察,,失業(yè)率最高的往往是學歷高的,離婚率最高的也可能是學歷高的,。因為增長了知識,,但是他們的道德學問并沒有跟著長,這時候反而他的學歷會變成他人生的障礙,,因為學歷會變得傲慢,。前不久在臺灣有個企業(yè)家寫了一封信給臺大的校長,臺大校長看了以后,,發(fā)給全校的教職員工還有大學生看,。這封信里面提到什么?提到這些很好的大學出來的學生很不受教,企業(yè)覺得很難提拔,。(未完待續(xù))
責任編輯:楊洋
上一篇: 一度的溫暖 一百度的愛情
下一篇: 感謝恩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