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署衙始建于隋唐時期,,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原占地面積5.85萬平方米,分中軸線,、東輔線、西輔線三大建筑群,。由于歷史原因,,東西輔線大部分建筑已不復存在。現(xiàn)存建筑為元、明,、清三個朝代的古文化遺存,,占地面積2.14萬余平方米,有大小房楹180余間,,是我國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唯一州級衙署,。
霍州署衙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被省紀委命名為“山西省廉政教育基地”,。因其保存完整,、建筑精巧和文化內涵豐富素有“天下第一衙”之稱。
一座霍州署衙不僅是古代官衙建筑的經典之作,,更是中國千年官衙文化的厚重載體,。
令人震撼的古衙標本
霍州署衙在現(xiàn)存古代衙署中,具有建衙時間最早,、占地面積最大,、擔負的職能最多、氣勢最好的幾大特點,。
據考證,,霍州署最早建于隋代,起初為隋將宋老生的幕府行轅,,霍州城由河西遷至現(xiàn)址后,,原來帥府行轅成為州治之所,這使其成為全國現(xiàn)存原址保存時間最早的地方衙署,。據清道光五年《直隸霍州志》記載:霍州署分中軸線,、東輔線、西輔線三大建筑群,,總占地面積為5.85萬平方米?,F(xiàn)存建筑為中軸線部分,占地面積為2.14萬余平方米,,為現(xiàn)存地方衙署中占地面積最大衙署,。
霍州地處三晉南北交通要道,境內有全國八大關隘之一——韓信嶺與白壁關,,是重要的軍事要隘,,故霍州署除擔負主要行政職能外,還擔負驛站與軍事兩項職能,。據考察,,在全國現(xiàn)存地方衙門中唯有霍州署建筑整體布局為立體布局。由于霍州署中部凸四邊凹的特殊地形,,古人巧為布局與設計,,把州署的主體建筑州署大堂建于最高處,,以此為發(fā)端州署大堂月臺及甬道都高于兩邊院落一米以上,而威猛高聳的儀門竟然高出儀門前丹墀廣場近三米,,以至從丹墀廣場登儀門竟然有十八節(jié)臺階,。由于霍州署這種罕見的高聳雄渾的建筑格局,使其當之無愧地成為全國現(xiàn)存地方衙署中氣勢最為恢宏的衙門,。
最能體現(xiàn)朝代特征的建筑當屬具有元堂明廈的州署大堂,。元代大堂巍峨壯觀,堂內既不雕梁畫棟,,又不彩壁繪墻,,完全給人一種樸實無華、莊嚴肅穆的感覺,。這種莊重威嚴的建筑風格充分體現(xiàn)了元代蒙古人那種粗獷豪放的性格特征,。與大堂緊密相連的是明代抱廈。抱廈的梁架選材都經過加工修飾,,圓潤,、標準,,柱下有鼓形雕花柱礎石,,椽檁經過彩繪、裝飾,,古樸典雅,與大堂的樸實無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又各具情趣,,相映生輝。抱廈的四柱之上用極小的闌額相連,,上面卻承托著一整根極大的普柏枋,,在這根普柏枋上,有斗拱七朵,,朵與朵之間距離相等,,可是卻沒有一朵是放在任何柱頭之上的,這是把斗拱原結構上的作用“完全忘卻”,,好像隨便擱在那兒,。就這種結構的遺存而言,是目前我國獨一無二的古代建筑范例,。中國古建筑研究專家梁思成先生贊譽其為“滑稽絕倫的建筑獨例”,。
霍州署衙明清時期多有修繕添建,因主持修繕的官員既有南方人,,也有北方人,,這就是霍州署衙的建筑風格既結合了北方建筑的雄厚,又結合了南方建筑的細膩。其整體布局嚴謹開闊,,既兼顧了衙署功能,,又兼顧了工作與生活場所的大氣舒適,稱其為古代衙署建筑的典范之作,,一點都不為過,。
令人嘆服的吏治文化
在霍州署衙內,體現(xiàn)吏治文化的物品隨處可見,,在建筑,、石碑、牌匾,、楹聯(lián),、展品中都能體現(xiàn)出來。
在霍州署衙戒石亭,,面南的兩塊石碑上,,東書“公生明”,西書“廉生威”,。這六個字源自明代霍州學正曹端所言,。永樂二十二年,即公元1424年,,曹端的弟子郭晟科考中舉,,赴西安上任前向他請教為官之道,先生答曰:其公廉乎,?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曹端的這則名言,,傳到時任山東巡撫戶部尚書年富那里,,年富尚書經過提煉,增加了“公生明,,廉生威”六字,,并刻碑立于泰安府衙內,成為我國最早的一塊官箴刻石,。
在霍州署衙譙樓大門上,,有磚雕題額“拱辰”二字,這兩個字取自孔子《論語》“以政為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就是說如果為政者能有德范,,大家就會像星辰一樣聚集在你的周圍。千百年來,,國人始終把修身立德作為為人為官的根本,,為官者必先修圣賢之德,然后用高尚品行感化百姓,,引導教化民眾,,才會受到百姓的支持與擁戴。
在大堂前額牌匾上書寫著“親民堂”三字,,這是明代霍州知州褚相所題,,在這樣一個核心位置,這樣一個重要的政務活動場所,,亮出“親民堂”牌子,,表明為官者自己要做一個親民為民的好官,同時也是告誡為官者心中應時時裝有百姓,,體現(xiàn)了民本思想,。
在大堂的外柱上有一副楹聯(lián):“莫謂民可欺,一二事偶不經心,,其怨其咨,,議騰眾口;漫說官易做,,千萬戶于茲托命,,以教以養(yǎng),責在藐躬,?!逼湟鉃椋耗悴灰詾槔习傩湛梢暂p視,當官的一兩件事做不好,,怨聲、責怪聲都能從老百姓口中得知,;做官并不是那么容易,,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都托付在官員一個人藐小的身軀上,責任重大??!此聯(lián)是在告誡為官者必須慎言、慎行,,要時刻把百姓的生命安危放在心頭,,多替百姓著想,才能干好本職工作,。
在戒石亭牌匾上,,書寫著“清慎勤”三個大字,,清就是為官要清正廉潔;慎就是處事要謹言慎行,;勤就是為政要勤政務實,。“清慎勤”作為皇帝勸誡為官者的箴言,,出自三國魏司馬懿訓長吏之言:為官者,,當清、當慎,、當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明清皇帝親倡,,置匾于衙署,以警戒為官者自己要做到清正廉潔,、謹慎處事,、勤于政務、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在霍州署大堂東耳房上,有清代御史魏象樞的一副對聯(lián):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負民即負國豈可負之”這副對聯(lián)的意思是說:百姓為天,,欺壓百姓就如同欺負上蒼,千萬不能做傷天害理,、敗壞名聲的事,;辜負老百姓就是辜負了國家,怎么能忍心這樣做呢,?此聯(lián)把欺人與欺天,,負民與負國有機地結合起來,體現(xiàn)了為官者“天人合一”的政治理念和愛民自警的民本思想,。
在靜怡軒過廳前門上,,有清代趙慎畛的一副對聯(lián):為政不在多言須息息從省身克己而出;當官務持大體思事事皆民生國計所關,?!币鉃椋禾幚碚涨胁豢芍v大話空話,要能夠從實際出發(fā),,求實務實,,身體力行;當一個好官員必須樹立大局觀念,,要明白你辦理的每件事都關乎到老百姓的生計與國家的安定,。這副對聯(lián)是告誡為官者對待政務必須有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必須有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這種思想在當時是很超前的,,也很開放。
在吏科上的楹聯(lián)為:選官擢吏賢而舉,;考政核績廉以衡”,。二堂內柱上的楹聯(lián):為政應公廉,勿爾一私,,鑄成冤案,;做官循律度,看吾百姓,,都是良民”,。廉政館內的楹聯(lián):公正生根撐國廈;清廉執(zhí)政做良才”,。還有:“執(zhí)法唯平一方化治,;愛民若子萬戶笙歌”?!胺ê侠砼c情,,倘能三字兼收,庶無冤獄,;清須勤且慎,,莫謂一錢不要,便是好官”,。這些楹聯(lián)從不同側面彰顯著古代吏治文化,,體現(xiàn)了為官者應具備德才兼?zhèn)洹⑶谡疂?、秉持公廉,、公正無私、清正廉潔,、愛民如子等官德修養(yǎng),。
值得一游的官衙明珠
近幾年,國家文物部門及霍州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對霍州署的保護修繕力度,經過連續(xù)幾年的持續(xù)努力,,霍州署中軸線部分已得到全面修繕,,并進行了相應的文化布展。
今日的霍州署具有兩大亮點:一是擁有具有全國最高水平的古代職官蠟像群像,?;糁菔鸶鶕鱾€展室的特點,,聘請全國一流的蠟像大師塑造了近百個古代職官及太太小姐等各類人物蠟像。這些蠟像人物栩栩如生,,傳神動人,,增強了衙署文化的吸引力。二是陳列布展豐富多彩,,對古代職官文化進行了較深的挖掘,。霍州署的布展陳列,,各類古家具,、古飾品、古展品豐富多樣,。尤其是珍品館所陳列的珍品,,大大提高了霍州署的品味。特別是對古代官衙文化進行了比較全面深入的挖掘,,人們進入霍州署后,,不僅能增加知識,心靈也能得到啟迪,。
而今,,一顆凝聚著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才智,閃耀著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光輝的璀璨明珠,,歷經了千年風雨滄桑的文化瑰寶——霍州署,,正成為三晉大地上人們了解研究古代州級官衙文化的歷史標本和進行古代衙署文化旅游的官衙明珠。
據《三晉都市報》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