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無風楊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滿地花,。楊柳飄花的人間四月芳菲正艷,,繁花似錦,綠意正興,,濃濃的春意從眼底蔓延至心底,。走進洪洞縣大槐樹鎮(zhèn)馮張村的洪洞縣良種試驗場,一片片綠油油的小麥,、一排排整齊的大棚,、一顆顆翡翠般的待熟櫻桃,、一簇簇開得正艷的牡丹,、芍藥,,一叢叢連翹,、金銀花……滿園的春色撩人,,讓其流連忘返。
“最近一段時間,,連翹花剛過,,緊接著櫻桃花也變成了果子,牡丹,、芍藥,、月季等花卉競相開放。從入春到現(xiàn)在,,這里的景隔一段時間就換一個色,,十分漂亮……”在這里工作了十余年的秦堡村村民李根丑說,站在試驗場的小廣場,,南邊是一大片綠油油的麥田,;東邊是整整齊齊的國槐、白蠟,;北邊是成片的櫻桃,;西邊是大棚蔬菜區(qū)和研學(xué)、拓展,、飲食,、住宿的區(qū)域,還有藥材和花卉的種植區(qū),,進入其中,一陣微風撲來,,整個人的身心都會沉浸在花香之中……
“這櫻桃,今年長得特別好,,再有二十多天即可以采摘了……”在櫻桃園里干活的馮張村貧困戶袁洪勝說,他家離得近,,一里多路就到了,,他在這里干了7年,,一年能掙10000多元,,還顧了家,自家地里的活兒也誤不了……今年75歲的袁洪勝是烈士之后,,還是一個有著48年黨齡的老黨員,。由于他家兒子早逝,讓這個家陷入了貧困,,兒媳婦就帶著孫子,、孫女外出打工,供孩子上學(xué),,他一個人在村里照顧幾畝地,。袁洪勝說,由于年紀大了,,只能干一些輕一點農(nóng)活,,在這個試驗場他負責櫻桃樹的修剪、除草,、施肥,、澆水等日常管理,活兒輕還能掙工資,,再加上村里和政府給他的補助,,日子會一天天好起來。
在蔬菜大棚內(nèi),,該村的五保戶杜月娃正在給西紅柿苗打芽,他告訴記者,,雖然已經(jīng)63歲了,,但是身體很好,在試驗場里打工,,每年能有一萬多元的收入,,自己雖然是一個人生活,但是也要干活,,不能光靠政府,。
據(jù)了解,洪洞縣良種試驗場目前種植小麥良種350畝,,小麥,、玉米倒茬,一年兩收,;35畝春秋大棚韭菜,;西紅柿、黃瓜、西葫蘆等蔬菜反季節(jié)大棚6畝,,櫻桃70畝,,國槐65畝,白蠟樹45畝,,金銀花,、連翹、芍藥等藥材16畝,;牡丹,、月季等花卉數(shù)畝。
洪洞縣良種試驗場相關(guān)負責人王小平說,,小麥良種,、櫻桃,再加上其他的藥材,、大棚菜等一年能夠收入100多萬元,;能吸收、帶動周邊十幾戶群眾致富增收,。目前,,他們正在搞櫻桃樹認領(lǐng)活動;下一步,,試驗場還將依托大槐種業(yè)有限公司等研發(fā)型企業(yè),,搞優(yōu)質(zhì)種子培育,櫻桃繁育種植,、大棚菜種植等,,將試驗場打造成集旅游觀光、參觀,、學(xué)習(xí),、娛樂,、研學(xué),、垂釣、采摘,、農(nóng)耕體驗,、農(nóng)家樂等為一體的立體化的現(xiàn)代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園區(qū);讓試驗場的“好風景”真正成為讓更多農(nóng)民致富的“好錢景”,。記者 郝海軍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