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鄉(xiāng)寧縣昌寧鎮(zhèn)寺上村位于“萬山重重,,層巒疊嶂”的黃土高原上,,自然環(huán)境相對惡劣,,是典型的貧困村,。2019年9月,,寺上村黨支部被列入“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后,,全村上下凝心聚力,,緊緊依靠上級黨委,、政府,,把“軟弱渙散”甩掉,、將“村強民富”拿起,讓開往“小康”的“專車”更穩(wěn),、更快,!
握好黨建引領的“方向盤”
要想脫貧,首先要凝聚人心,。凝聚人心,,黨建引領是關鍵。鎮(zhèn)黨委高度重視,,黨委書記掛帥,、包村干部協(xié)調,定期參加村支部的“三會一課”,、黨日活動等組織生活,,宣講理論、政策,,和大家共同學習扶貧的相關業(yè)務知識,。提振了全村黨員和百姓脫貧信心的同時,針對“四必訪”“三必問”反饋得到的問題,,掌握了最及時,、最真實的村情民意,一項項有效的整改措施,,一件件扎實的整改工作,,讓黨建引領帶來的改變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真實可見,。
注滿外部合力的“加油站”
過去的寺上村,,走夜路仍靠手電筒,;垃圾傾倒沒有集中點、清理也不及時,;供水不穩(wěn)定,,不但村民飲水不方便、天旱時農作物產量也會受影響,;60歲以上老黨員占黨員總數(shù)的53%,,大部分都不會智能手機,黨員帶頭作用無法充分發(fā)揮……一系列問題并沒有讓2019年初任“第一書記”的郭艷紅一籌莫展,。她與其他兩名隊員“五天四夜”駐村,、入戶走訪、摸排調研,,整理出百姓的急難問題,,分批次、分階段進行處理,。
駐村工作隊是為寺上村“加油”的一條“輸油管”,,在鎮(zhèn)黨委的統(tǒng)籌下,黨委副書記定點包村,、新任選調生做支書助理,、縣直部門入村為民培訓……數(shù)條“輸油管道”直通寺上,改變也是顯而易見的,。通過點對點入戶指導,,老黨員積極性提高,組織生活質量明顯提升,;14盞太陽能路燈安裝在村主道上,,夜路不再黑;3個垃圾池建成,,生活垃圾集中清理,,同時綠化了98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居民生活環(huán)境得到明顯改善,;1000立方米的蓄水池著手修建,,配套鋪設3200米的管道,飲用水問題得到明顯緩解,。
激活內生動力的“發(fā)動機”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脫貧攻堅,,扶志為先,。鎮(zhèn)黨委的支持、外部力量的參與,歸根結底是為了讓村民自身這臺“發(fā)動機”得到持續(xù)強有力運轉,。
過去的寺上村,,貧困、個別村民常年上訪是“特色”,;今天的寺上村,,貧困戶脫貧致富成為“特色”?!耙患缣簟钡拇妩h支部書記劉國珍任職一年來,,一方面通過開設磚廠增加村民就業(yè)機會和收入;另一方面,,與駐村工作隊一起為貧困戶宣傳政策,、規(guī)范檔案、完善信息,、爭取資金和項目,。在黨員帶頭、典型的影響下,,貧困戶賀貴榮成為脫貧榜樣,。這位將國家發(fā)放的每一筆脫貧資金都截圖保存的貧困戶常說:“這么多好政策,如果自己再不努力干點啥,,真就說不過去了,!”。今天,,全村建檔立卡的26戶貧困戶,,24戶種植蘋果112.5畝,其中有6戶種植櫻桃6畝,;26戶均種植花椒,,共74.1畝,其中8戶種植核桃26畝,。思路生態(tài)環(huán)保,、產業(yè)方向明確,寺上村實現(xiàn)全面脫貧的同時,,村民的生活明顯改善,,集體經濟收入也穩(wěn)步增長,并且形成了“以不當貧困戶為榮”的風氣,。寺上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古老的黃土高原上逐漸實現(xiàn)。(張爽 冀豪偉)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