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與村民們載歌載舞鬧社火,。
臨汾新聞網(wǎng)訊 作為省級貧困村,蒲縣黑龍關(guān)鎮(zhèn)黎掌村在2014年底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34戶,、428人,,貧困發(fā)生率37%,。如今,一個“臟,、亂,、差”的落后村變成了一個“亮、富,、美”的明星村,。
剛?cè)氪鍟r,郭偉在入戶走訪時處處碰壁,,讓他感受到入村難,、入戶難。隨著走訪的不斷深入,,他琢磨出和群眾打交道的“法寶”:嘴要甜,、腿要勤、事要實,?!安还芘鲆娛裁慈耍挲g大的就叫伯伯叔叔嬸子,,年齡差不多的就叫哥嫂兄弟和妹子,。”最重要的還是要給老百姓辦實事,,不管誰家有事,,都去幫一把,哪怕是提一桶水,、推一把車,。
唱響紅歌、弘揚正氣,,凝聚脫貧合力,。郭偉自掏腰包購買了一面紅旗,,高高掛在村委會大院,從網(wǎng)絡上下載了近百首紅歌,,組織村民將一根閑置多年的電線桿豎立在村委會院里,修好大喇叭,,每天輪流放紅歌,,其中《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團結(jié)就是力量》《學習雷鋒好榜樣》這三首歌,每天首放,、每天必放,。
在唱紅樹正、塑造黎掌精神的同時,,郭偉適時提出了“學習雷鋒好榜樣,、義務勞動做體驗”活動,先后組建成立了“黎掌村學雷鋒志愿服務隊”,、巾幗志愿服務隊,、黎掌威風鑼鼓隊、黎掌村廣場舞隊,,組建了“黎掌好人”評選機構(gòu),,開設了每月一期的黎掌道德大講堂。為使義務勞動落到實處,,郭偉將10畝地設為集體主義思想體驗田,,成為義務勞動的體驗區(qū),凡在村里的村民,,只要喇叭一響,,半個小時內(nèi),一百多人就集中起來,,上有70多歲的老人,,下有年齡不等的娃娃,扛上紅旗,,浩浩蕩蕩開進地里,,在田里村民有說有笑有溝通,每周集體義務勞動一小時活動成為村民的自覺行動,。
從2017年3月開始,,黎掌村的道德大講堂每月一期,支部出題目,,農(nóng)民答內(nèi)容,,從村民到學生,人人動手筆,,個個上講堂,,以身邊人教育身邊人,講述黎掌的好人好事,傳遞身邊的正能量,,每期都能涌現(xiàn)出黎掌的好人好事,。郭偉抓住有利時機,在黎掌村連續(xù)開展兩屆“黎掌好人”評選表彰活動,,評選自下而上,,層層推薦,村兩委把關(guān),,真正把在村里有作為,、有影響力、村民公認的57名好人送上了頒獎臺,。
扶貧,,扶志要為先,經(jīng)過調(diào)查研究,,郭偉在黎掌村開啟“精神扶貧,、思想扶志,引領(lǐng)精準扶貧”的獨特模式,,持續(xù)引深“精神扶貧,、思想扶志”工作。組建了一支200多人的黎掌村傳統(tǒng)民俗社火演出隊伍,,先后開展“愛黎掌,、樹形象、聚合力,、建家鄉(xiāng)”“喜迎黨的十九大,、百名村民心中紅歌唱給黨”等主題實踐活動。黎掌村黨建帶群建成效顯著,,先后舉辦了黎掌村農(nóng)民趣味運動會,、21期黎掌道德大講堂、送戲下鄉(xiāng),、送文化下鄉(xiāng),、健康義診活動先后走進黎掌村,
通過因戶施策,、因人施技,,進一步激發(fā)村民脫貧致富的內(nèi)生動力,產(chǎn)業(yè)實現(xiàn)了多元發(fā)展,,寶迪千頭標準化養(yǎng)豬基地建設完工,,30座蘑菇大棚拔地而起,100千瓦村級光伏電站并網(wǎng)運行,,新增養(yǎng)牛90頭,,全村牛存欄達到180頭,,新種植100畝構(gòu)樹,新發(fā)展小雜糧100畝,,黎掌村的貧困發(fā)生率降到了2%以下,,順利實現(xiàn)整村脫貧摘帽。
記者 王婧 文/圖
頭條點評
為黎掌精神扶貧點贊
唱響紅歌,、道德大講堂,、送戲下鄉(xiāng)、送文化下鄉(xiāng),、健康義診活動、每周集體義務勞動……黎掌精神,、黎掌好人成為黎掌村的靚麗名片,。
物質(zhì)扶貧往往能解一時之困,精神扶貧卻可長期見效,。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沖刺階段。面對最難啃的“硬骨頭”,,一鼓作氣打好這場硬戰(zhàn),,精神扶貧的作用至為關(guān)鍵。貧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得過且過,、不思進取。在脫貧攻堅戰(zhàn)中,,發(fā)揮貧困者的主觀能動性具有重要意義,。要以思想引導為前提,精心設計方案,,采取多種辦法,,不斷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開展農(nóng)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娛樂活動,,寓教于樂,,引導困難群眾學技術(shù)、找門路,,用自己的雙手摘掉貧困帽,,志氣一旦樹立起來了,觀念一旦更新了,,致富的辦法和干勁自然就有了,,脫貧致富才有希望,扶貧的目的才可能真正實現(xiàn),。
本版主持人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