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永和的秋天,,一派豐碩的景象,。梯田里是火紅的高粱,,黃澄澄的玉米,山坡上是成片的大紅棗,,小燈籠似的蘋果,,還有掛滿枝頭的核桃。
永和曾是紅軍東征的主陣地,,而今又成為脫貧攻堅的主戰(zhàn)場,。山西國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作為省委派駐永和縣的扶貧工作隊,主動承擔幫扶責任,,他們把項目在永和落地生根,,把優(yōu)秀干部選派到幫扶一線,為當地經濟發(fā)展和攻堅深度貧困注入強勁動力,。
把好策落在地兒上
位居黃河岸畔的永和,,居萬山之中,滿目崎嶇,。自古以來,,靠天吃飯,十年九旱的狀況,,使永和時至今日,,仍然背負著深度貧困縣的帽子。
縣域經濟如何提升,?產業(yè)怎樣發(fā)展,?老百姓怎么走出貧困?縣貧民窮,,脫貧攻堅迫在眉睫,,猶如饑渴的人急需找到水源。
2018年5月,,山西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一縣一策”集中攻堅深度貧困的意見》,為永和縣量身定制“支持發(fā)展天然氣產業(yè),,鼓勵駐地企業(yè)在當地注冊獨立法人公司,,將產值和稅收留在當地”的專享政策。
企業(yè)資源要向深度貧困縣聚焦,,山西國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把子公司設在永和,,增值稅、企業(yè)所得稅,、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印花稅,、個人所得稅和土地使用稅可為永和增加稅收2000多萬,。無疑會給全縣經濟發(fā)展,產業(yè)調整,,脫貧攻堅做出重要貢獻,。
“一縣一策”政策出臺,,如金雞報曉,國新能源幫扶的信心更足,。國新能源踏上了設立子公司的征程,。
2013年7月,注冊4380萬元,,成立了山西省國新能源發(fā)展集團永和綜合開發(fā)有限公司,,建設2條酸棗自動去皮生產線,近6000平方米曬場,。主要開展酸棗收購,、加工業(yè)務,目前已輻射帶動農戶4000戶,,戶均增收1847.5元,。
2016年,企業(yè)開創(chuàng)“善夢”品牌,?!肮局铝τ谟谩鄙茐簟捌放疲b整合永和的特色農產品,,全面開通線上平臺,,帶動永和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
企業(yè)的發(fā)展前景廣闊,,成立子公司才能更好地讓利于永和,。
為了盡快落實“一縣一策”政策,國新能源駐村工作隊想方設法,,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國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終于把根深深地扎在永和這片紅色的土地上。子公司目前在永和已上繳稅收587.65萬元,,其中增值稅156.58萬元,,所得稅431.07萬元。預計每季度上繳稅收500余萬元,,年上繳2000余萬元,。這一舉措,有效地把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經濟優(yōu)勢,。
把好鋼用在刃兒上
貧困,,貧在精神,困在人才,。
“擺脫貧困首要并不是擺脫物質的貧困,,而是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脫貧致富不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腦袋’,。”山西國新能源集團總經理劉軍說,。
為了壓實責任,,減少工作環(huán)節(jié),國新能源總部派駐永和大隊長2人,,他們的主要職責就是對“第一書記”進行督導,,并及時反饋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對駐村“第一書記”選定的扶持項目,,經駐縣大隊長共同考察,,即可確定實施,這極大提高了幫扶效率,?!翱偛康娜嗽谟篮停覀兙陀辛四锛胰?,這樣我們就不用有事跑省城匯報,,這樣辦起事來,又方便又快捷,?!薄暗谝粫洝睆垥x淞高興地說。
人派出去了,,事情辦得怎么樣,?為此,山西國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班子成員先后30多次到永和實地調研,,他們進村入戶,,召開座談會,聽匯報等,,采用多種方法對大隊長和“第一書記”的工作進行考核,。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國新能源考核駐村“第一書記”,,主要看給老百姓辦了多少事,,老百姓增加了多少收入,老百姓的認可度,。
張晉淞,,霍家溝“第一書記”,接到扶貧任務后,,新婚的他帶著妻子到霍家溝度蜜月,。走馬上任第一天,他就挨家挨戶了解村民實際狀況,雙休日不休息是常有的事,。為了不給村里增加負擔,,張晉淞堅持每天自己做飯吃,做飯對常人來說不是難事,,但對他而言卻是一道坷,。在霍家溝,不要說食堂,,就連小賣部也沒有,,從買菜到和面一切都要自己來,菜怎樣就是熟了,,面如何就是好了,,這對張晉淞而言都是新生事物,為此,,他不是吃生菜,,就是喝面糊。無論生活多么難,,張晉淞從未想過退卻,,他把駐村作為磨煉自己的好機會。在他和駐村干部,、村“兩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霍家溝村委已實現了整村脫貧,全村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3380元,。
國新能源駐村“第一書記”,,個個對民情、民心,、民意了如指掌,,被村民們稱為“一口清”。
新老“第一書記”交替,,實行無縫對接,。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國新能源實行了駐村幫扶的“雙書記制”,。明確要求老書記帶新書記,,直到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半p書記制”使幫扶力量明顯增強,項目進度明顯加快,,幫扶效果明顯提升,。
把好事干在點兒上
走在通往永和縣芝河鎮(zhèn)霍家溝村的鄉(xiāng)間小道上,一個寫有“美麗鄉(xiāng)村”的路牌吸引著人們的目光。
霍家溝如何從一個落后的小山溝,,變成如今的美麗鄉(xiāng)村,,這事還得從國新能源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的扶貧工作說起,。
通過實地調研,,駐村工作隊發(fā)現幫扶的五個村土地貧瘠,,人均耕地少,基本上都是處于靠天吃飯的生產生活狀況,。由于立地條件差,,大多數青壯年基本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大多是年老體弱的老人和婦女,。駐村工作隊認為,,僅僅依靠現有的土地資源讓群眾走上脫貧致富的路子是非常不現實的。但他們敏銳地發(fā)現,,這些村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共同優(yōu)勢,,那就是原生態(tài)的自然資源優(yōu)勢。為此,,他們產生了打造產業(yè),、旅游景點、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帶領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想法,。
投資100多萬元,占地150畝的霍家溝旅游度假村扶貧項目,,通過一年多的緊張施工,,一個集養(yǎng)殖、餐飲服務于一體的觀光旅游度假村基本成型,。這不僅填補了永和縣芝河到棋盤山旅游線路的空白,,也成為霍家溝村“集體經濟”的支柱產業(yè)。
2017年,,國新能源集團投入100萬元幫扶資金,,資助藥家灣村春平果樹合作社,建成永和第一個果樹滴灌基地,,后又逐步延伸到玉露香梨,、葡萄、西梅等,;為官莊村育樹苗1000余畝,,帶動16戶貧困戶,戶均年收入5000余元,發(fā)展寶軍農牧林養(yǎng)牛合作社,,帶動12戶貧困戶,,每年分紅2000元,建設50個靈芝大棚,,其中有15個大棚的帶頭人是貧困戶,。年收入達2萬元左右;紅花溝村發(fā)展了蘋果,、大棚蔬菜項目,;霍家溝發(fā)展了蘋果、玉露香梨項目,;東峪溝村發(fā)展了肉牛養(yǎng)殖項目等,。
國新能源駐村工作隊在做好駐村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主動,、力所能及地幫助村民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困難,,受到了村民的好評。
今年87歲的李宗法老人,,是東峪溝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第一書記”王曉升入戶走訪后,,發(fā)現老人一個人在村居住,,為此,他每天到老人家陪老人聊天,,幫老人打掃衛(wèi)生,、清潔屋頂光伏、幫老人買藥等,,老人逢人就說,,國新能源派來的娃娃們對我們太好了,幫了我這個老頭子這么多忙,。有一次,,王曉升到李宗法家走訪時,發(fā)現老人高燒39攝氏度,,他立即開車把老人送到醫(yī)院,。在老人住院的7天里,王曉升一有時間就去醫(yī)院,,老人出院后,,王曉升組織村干部上門慰問,李宗法滿含熱淚地說:“你們照顧我,,還拿東西,,你們比我的子女還好,,叫我說啥好呀?!庇幸惶?,王曉升正在村委會整理村級資料,老人拄著拐杖步履蹣跚地走進來,,說:“王書記,,聽說你快走了,真舍不得你走,,能把墻上你這個‘第一書記’的照片給我留下嗎,,我想你了就看看你的照片?!?/p>
據村民反映,,像這樣的好事,,駐村工作隊幾年來不知做了多少,,他們從來不說,更不求回報,。但村民們的眼睛是雪亮的,,心里更是敞亮的,正如霍家溝村一位80多歲的老黨員所說:“你把群眾當朋友,,群眾把你當親人,。”
從2013年起,,國新能源集團始終傾心盡力,、真情幫扶,從改善民生,、培育產業(yè),、扶貧扶智等多方面發(fā)力,針對性地開展了一系列幫扶工作,,彰顯國企的責任擔當,。截至2018年底,山西國新能源集團共投入和協調資金近千萬元,,實施50多個幫扶項目,,受益群眾3000余人。
春華秋實,,朝煙夕嵐,,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在黨的扶貧政策的春風里,,在幫扶工作隊的大力支持下,,就如同那清澈透明的芝河水,,不屈不撓,源遠流長,。(張步軍)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