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香蓮正在制作花饃
臨汾新聞網訊 隰縣巧媳婦衛(wèi)香蓮的新作——民俗花饃《吉祥如意》近日在全國第二屆 “金手指獎”泥面塑大賽中,,一舉摘得成人面塑組“能工巧匠”獎。
衛(wèi)香蓮的作品緣何榮膺全國獎,?原來,,她把玉露香等當地土特產“裝”進了花饃里,這種既可食用,、又能傳承民俗文化的方式,,成為梨鄉(xiāng)農民的新創(chuàng)舉。
下崗職工 做起電商人
45歲的衛(wèi)香蓮曾是一名下崗職工,,丈夫殘疾,,還有一雙兒女需要撫養(yǎng)。一年前,,她毅然決然挑起家庭的重擔,,轉型創(chuàng)辦了隰縣衛(wèi)家囍慶花饃。在花饃路上,,雖坎坷不斷,,但她致富后幫助貧困戶消化梨果和蔬菜的舉動,在當地傳為佳話,。
剛下崗那會兒,,衛(wèi)香蓮做過飯店服務員,干過小區(qū)保潔員,。丈夫視力殘疾,,無勞動能力,一雙兒女需要撫養(yǎng),生活的艱辛壓得她幾乎喘不過氣來,。但是,,就是最艱難的時候,她也沒有向政府提過要求,。
2015年,,隰縣政府鼓勵百姓創(chuàng)業(yè)做電商,衛(wèi)香蓮第一批報了名,。經培訓,,她成為一名電商人,還擔任了隰縣午城鎮(zhèn)衛(wèi)家峪村電商服務站站長,。衛(wèi)香蓮憑借吃苦,、耐勞、講信用的良好品質,,漸漸在電商行業(yè)站穩(wěn)腳跟,,所經營的品種從單一的梨果逐漸擴大到小米、核桃,、紅棗等當地土特產,,市場也從當地擴展到北京、上海,、廣東等地,。
再次創(chuàng)業(yè) 闖出特色路
2017年是電商行業(yè)盤整升級的一年,不再側重把產品放到網上出售,,而是側重于整體的價格價值和品牌運營,。衛(wèi)香蓮是個樸實的農民,,但她有自己的想法:“只做特產銷售商,,不僅利潤空間少,且有保質期,。如果能將這些特色產品加工后再出售,,既可延長儲存期,又能帶動當地百姓就業(yè),,效果一定會好,。”
2018年2月10日是個特殊的日子,。那一天,,隰縣舉辦首屆“寒食節(jié)”面塑大賽,衛(wèi)香蓮的丈夫偷偷給她報了名,。丈夫告訴她時,,距離大賽還有5天時間。她從小就跟著母親和嬸嬸學習蒸燕燕、灶山等花饃,,這方面有些基礎,。眼看賽期臨近,她加班加點,,反復琢磨和練習,,用隰縣梨果打汁和面,結合傳統(tǒng)文化和梨鄉(xiāng)新面貌,,創(chuàng)作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面塑處女作品《乳燕爭春》,。作品廣受評委好評,主辦方發(fā)了袋面粉以資鼓勵,。這袋面粉成為她走上花饃路的契機,。
同年3月,機會悄然而至,。衛(wèi)香蓮看到呂梁市嵐縣舉辦面塑展的消息,,她的心豁然開朗:采用嵐縣的面塑技法,結合隰縣傳統(tǒng)民俗文化,,把隰縣梨果和蔬菜打汁做餡,,制成卡通形象,主打兒童早餐市場,。這不正是她冥思苦想的好項目嘛,!
認定了就勇往直前。一次,、兩次,、三次……經當地電商培訓基地、殘聯(lián)及好心人的幫助,,終于請來了嵐縣知名面塑師趙軍蓮,,為隰縣第一期農村貧困殘疾人面塑花饃實用技能培訓班授課。經反復學習和實踐,,衛(wèi)香蓮學會了嵐縣特有的面塑技法,,她再結合隰縣的傳統(tǒng)花饃花型制作,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那段時間,,衛(wèi)香蓮每天早6時許就到早市出售花饃,8時再回家做花饃,,一天苦干10個小時,,才能出籠50多個造型不同的南瓜等花饃,而一個花饃只能賣一元錢,。有一次,,花饃做出來時,,時間不早了,為了趕在早市開市前擺攤,,她慌忙趕路,,行至一處下坡時把花饃全顛翻了,散落一地,。她邊撿干凈的花饃邊心疼地落下了淚,。
情系花饃 越努力越幸運
學藝路上布滿了荊棘,衛(wèi)香蓮是踏著荊棘依然前行的人,。剛開始,,人們并不認可她的花饃,覺得花饃里還不知道攙了啥東西,,有時也賣不了幾個,。這樣的情形維持了一段時間,最困難時,,她連做花饃的面粉都買不起,。在這條路上,她曾徘徊過,、無助過,、糾結過,但她堅信這是一條陽光路,,還是一如既往地堅持了下來,。
次年3月,衛(wèi)香蓮參加了嵐縣第13屆面塑文化藝術節(jié),,并榮獲全國面塑精品展最佳傳承獎?,F(xiàn)場,她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精品面塑,,大為震撼,,更堅定了發(fā)展隰縣特色花饃的信心和決心。緊接著,,衛(wèi)香蓮赴忻州,,專攻民俗壽桃,、生日面圈和婚慶,、供佛花饃制作。還通過抖音等平臺,,不斷向全國各地同行學習,,她的技藝日漸精湛,造型更加獨特,。
梅花香自苦寒來,。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她探索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以隰縣梨果為原料制作民俗花饃面塑,既具有觀賞性,,又可食用,;既有民俗文化傳承,又具有梨鄉(xiāng)特色,。由此,,她的花饃越來越受歡迎,銷路越來越好,,人生之路也如花饃般越來越燦爛,。
記者 郭秀婷 文/圖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