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王樂近影,。
臨汾新聞網訊 “‘工匠精神’是什么?”近日,面對記者的提問,,王樂沒有想太久,“我的理解很簡單,,‘工匠精神’就是堅持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比如,做名最出色的‘飛手’!”
“飛手”,,是無人機操控員的簡稱,。這個要做最出色“飛手”的年輕人26歲,不僅是翼城縣里砦鎮(zhèn)益農農機專業(yè)合作社經理,,更是我市第二屆“平陽工匠”中最年輕的獲得者,。
在父親的影響下,,王樂自幼就對農機有著非常強烈的興趣?!?004年,,父親成立了益農農機專業(yè)合作社,從那時起,,家里到處可以看到各種農機具,,我總會忍不住去摸摸、碰碰,?!?007年,王樂的父親購回了一臺大型拖拉機,,13歲的王樂每天都跟在父親身后,,總盼著什么時候能自己去操作它。
土地耕整,、播種,、收獲……王樂的成長見證著農業(yè)機械化的發(fā)展。在耳濡目染,、興趣愛好的作用下,,他對各種農機具的性能、操作,、維修漸漸了如指掌,。
“什么事兒都能靠機械,可是就噴灑農藥不行,。一直到2014年,,老百姓還是依靠人工噴灑農藥,就像趙本山經典小品《紅高粱模特隊》演得那樣,,耗時耗力,,效率還低?!?/p>
隨著年齡的增長,,王樂對農機具的感情已從單純的喜愛,轉變?yōu)槠鋵r村,、農戶的作用上來,。“對農作物噴灑農藥的及時性要求很高,,如果不能準確快速對癥下藥,,農戶來年就可能顆粒無收?!?/p>
2014年,,20歲的王樂第一次接觸到植保無人機,。“農業(yè)機械化發(fā)展是大勢所趨,,植保無人機有前景,、有未來!”在他看來,背著笨重噴藥箱下地作業(yè)必然會成為歷史,。
然而,,對這門新技術十分看好的王樂發(fā)現農戶對此并不“買賬”?!霸诤芏鄠鹘y農戶看來,,無人機噴灑農藥用水量太少,達不到人工噴灑農藥的防治效果,,許多農戶都持反對或觀望態(tài)度,。”
為了打消大家的顧慮,,王樂帶著益農服務隊隊員踏上了為大家進行現場講解,、實操示范的道路。為了使自己的主張更具說服力,,他聯合市,、縣農業(yè)技術人員,采用試驗示范的方式,,通過數據對比得出結論,讓農戶自己觀摩,、看效果,。大家也開始從不認可到慢慢接受。
雖然如此,,王樂面前的難題還是一道接著一道,。“難點不是怎么熟練操作無人機,,而是要準確掌握什么作物,、什么季節(jié)、什么病蟲害需要什么農藥,,這是一門大學問,。”為了學懂弄通這門大學問,,王樂把農藥市場當成自己的大課堂,,沒事兒就去轉一轉,與攤點的老板聊天,,很快便從農藥“門外漢”變成了“百事通”,。如今,,王樂已經能準確分辨各種病蟲害并對癥下藥、妥善處理了,。
“作為一名‘飛手’,,一定要對農戶負責,這也是對自己負責,?!北诌@種態(tài)度,王樂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做到“人,、機,、技、劑”和諧統一,。
在王樂看來,,一個專業(yè)且出色的植保無人機“飛手”,必須熟練掌握無人機操作,、組裝和維修技能,,準確識別農作物病蟲害,科學運用農藥安全使用技術,,學以致用,,讓農戶花最少的錢達到最好的效果。
翼城縣是半丘陵地貌,,作業(yè)難度大,,對植保無人機的品質要求更高一些。王樂多次赴山東,、河南,、珠海、深圳等地的生產廠家參觀考察,,最終確定了適合該縣半丘陵地區(qū)的無人機型號,,日作業(yè)量可達300畝,是人工作業(yè)的30倍,。
受地形和經營模式的影響,,植保無人機在翼城縣無法實現自主飛行,只能依靠純手動操作,,王樂一遍遍實地操作提高自己的技術,。“無人機其實很脆弱,,維修費用又特別高,,2017年僅維修植保無人機就花了7萬多元,我把這都當學費了!”樂觀的王樂說。
植保飛防要嚴格遵循“以防為主,、以治為輔,、防治結合”的病蟲害預防準則,對農藥以及助劑的選擇則既要效果好,,又要對環(huán)境無污染,。
實踐過程中,王樂發(fā)現:助劑不但可以提高防效,,還能降低農藥用量,。通過對比試驗,他篩選出許多各有特色的農藥助劑,,使用助劑后的農藥利用率可以達到人工施藥的4倍,,是不加助劑的2倍。
“我太熱愛農機具操作了,,這種熱愛已經成為我身體的一部分,。”王樂毫不掩飾自己對農機具的鐘愛,,“我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能接納它,、加入它、鉆研它,。農業(yè)機械化的發(fā)展需要新鮮血液的注入!”
記者 安月琦 文/圖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