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想到就快過年了,馮新平干起活來更帶勁了,。
1月12日,農歷冬月廿九,,永和縣閣底鄉(xiāng)閣底村村民馮新平起了個大早,開著三輪車向養(yǎng)牛場駛去,?!耙粫黑s中午回來,,割上幾斤肉,買上一袋面,,回家包餃子,。”
馮新平把三輪車停在村口,,腳下寬闊平坦的旅游公路蜿蜒穿行在黃土溝壑中間,。指著對面山坳里的一片棚子,,馮新平說:“那就是咱村里的牛場,。”
不到10分鐘,,馮新平帶著記者就到了牛場,。他麻利地拿起草料桶,向牛棚走去,。
進入三九天的閣底村,,雖然陽光灑滿大地,但依然能感到陣陣寒意,。喂完80頭牛后,,馮新平已渾身是汗。
打料,、喂料,、清理牛糞……這一系列動作看上去一氣呵成,馮新平卻坦言,,“以前可沒與?!蜻^交道’,這些本事都是參加了村里組織的培訓后才學到的,?!?/p>
“老馮,上水的水管凍住啦,,你快來看看!”
“老馮,,果樹現在不用管理了吧?”
……
馮新平還是村里的水管管理員、農機操作員,、果樹修剪員,。前些年因為給母親看病而致貧的馮新平,自打回到村里后,,就決定要靠實干脫貧,,而他的脫貧“寶箱”里的“寶貝”可不少:有修水管的、走電路的,、疏花疏果的……“這些技術都是跟專家學的,,人家教,,咱就學,不懂就問,?!?/p>
“以前在外頭打零工,不光攢不下錢,,還總惦記家里的老人,。”5年前,,決定回家種田,、照顧母親的馮新平心里直犯愁,“種地掙不下幾個錢,,一家老小的生活開支可咋辦?”
一籌莫展之際,,包村干部的一次走訪,讓馮新平鐵了心,,留在村里賺錢養(yǎng)家,。“那時候,,村干部說的一句話我一直記著,,‘只要你能吃苦,村里就一定有活兒讓你干!’”
用閣底村黨支部書記張風林的話說,,當時就是要給大家一份信心,,“說過的話就要兌現,不能給老百姓‘畫餅充饑’,?!卑l(fā)展產業(yè),成了閣底村的致富門路,。
近年來,,閣底村全村發(fā)展蘋果產業(yè)托底,并交給專業(yè)的農業(yè)托管機構代管;通過“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程引入了食用菌種植和牛養(yǎng)殖項目,,進一步夯實村集體經濟基礎,,讓貧困戶切實見到了收益。
臨近中午,,馮新平收拾好牛舍準備回家,,他邊走邊感慨:“現在的日子太好了,想吃啥就買啥!以前天天吃的窩窩頭,,現在卻變成憶苦思甜的‘營養(yǎng)粗糧’了,。”
靠著好政策,,憑著真本事脫貧的馮新平認為,,不用出村就能賺到錢,,真是一件自豪又高興的事?!敖衲暌獙ξ壹业墓麡浼訌姽芾硖岣弋a量,,這樣,除了蘋果的收入,,再加上在牛場干活的工資,,我相信咱這日子肯定一年比一年牛?!?/p>
馮新平的脫貧“寶箱”內還在陸續(xù)增添“新成員”,,因為他始終認為:打開“寶箱”的鑰匙,一定是“勤勞+實干”,。
記者 劉靜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