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輕點一下手機上的小程序,就可以自動給農作物澆水;還能實時了解噴灌時間和情況……時下,,在曲沃縣北董鄉(xiāng)裴南莊村,,科技賦能農業(yè)生產,跑出鄉(xiāng)村振興“加速度”,。
4月12日,,在裴南莊村“糧菜輪作”基地,剛大學畢業(yè)返鄉(xiāng)的新農人杜陳輝通過“遠程操控”一鍵開啟600畝農作物的噴灌,。
去年,,裴南莊村委為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助推縣域農業(yè)現代化高質量發(fā)展,,根據曲沃縣統(tǒng)一安排部署,,在村內建設了“糧菜輪作”基地,形成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山西光信農業(yè)公司的技術員杜陳輝也變成了“糧菜輪作”基地的“大管家”,。
“以前種地憑經驗,現在全是科技助農,、高效管理,。”杜陳輝指著地頭一處電子屏上的數字說,,“大氣壓,、光照度、總輻射、雨量,、風度以及風向,、土壤水分、溫度,、鹽分等全部精細顯示,。”
單從噴灌來說,,有了科技賦能,,不僅能精準把握灌溉時間,,360度旋轉的噴頭還能確保噴水量均勻,,為農作物高質量生長提供保障。
四月春光正好,,基地里的玉米,、洋蔥等農作物長勢喜人?!拔覀儾扇 ←湣喙2恕汀衩住艞l蔥’的‘糧菜輪作’模式,,讓農民在家門口的土地里就能收獲‘金果果’?!迸崮锨f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杜玉紅介紹,每年6月初收割小麥后開始種植青梗菜,,每茬60天到70天,,生產兩茬,至10月底或11月初結束,,屆時再種植小麥,,不耽誤農時,還能增加收入,。
“單以種植青梗菜為例,,每畝產量能達400公斤,兩茬畝收入將近6000元,,是種植‘小麥——玉米’收入的3倍還多,。”杜玉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村民將手中的土地流轉給村集體合作社收取租金,,然后在基地上班賺錢,且村集體蓋起的三座蔬菜保溫大棚也已正常運轉,,每年收益可觀,,村民們還能參與分紅。通過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與農業(yè)科技賦能,,切實把黃土地變成農民增收,、鄉(xiāng)村振興的金土地,。
裴南莊村的“糧菜輪作”基地搭建完成,勞務用工也頗為緊俏,。為此,,裴南莊村專門成立了勞務公司,僅去年一年,,收入就有65萬元,。
該基地解決了附近多個村子的70多名勞動力,北董鄉(xiāng)安古村村民張愛枝便是其中之一,?!凹依镉欣先诵枰疹櫍荒芡獬龃蚬?,在這兒上班,,一天能掙100塊錢,而且干的農活都是輕車熟路的,,也不累,,我現在挺知足的?!边@兩天,,張愛枝正忙著給玉米放苗、培土,,“有技術員指導,,科學管理,我們也能學到很多知識,。當了幾十年的農民,,現在也要跟著科技的腳步前進了?!?/p>
近年來,,曲沃推動現代科技與農村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催生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賦予農業(yè)發(fā)展新動能。當地的農產品也形成了從技術賦能線下生產,,到訂單式銷售的閉環(huán),。
“以前種的農作物,一般都是拿到市場上賣,,現在都是訂單式培育,,合作的公司負責采購苗木,我們負責管護,成熟后直接收購,,銷售不用愁,。”杜玉紅說,,科學種植,,也讓曲沃農業(yè)品牌越叫越響。
產業(yè)振興作為鄉(xiāng)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下一步,,裴南莊村還將建成500平方米的分揀車間和200平方米的預冷保鮮庫,為曲沃農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全面提質提速繪就豐收新畫卷,。
記者 趙俊 王凱 實習生 竇雯婧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