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起鍋了,!香噴噴的合碗子來咯……”
2月11日,農(nóng)歷正月初二,,回娘家的日子,平遙縣寧固鎮(zhèn)左家堡村,隨著一聲歡快的喊聲,左憲杰端上了熱氣騰騰的合碗子,開啟了招待姐姐,、姐夫們的家宴。
過年講究的就是一個“年味兒”,,平遙古城是北方古城中最具年味的代表,,走進(jìn)巷子便可感受到平遙人高高圍墻里維系的風(fēng)俗。在平遙,,有著“沒有蒸碗不成年”的習(xí)俗,,每逢過年,家家都要烹制“合碗子”,。
只見左家的宴席上擺上了傳統(tǒng)的八碗八碟,,以及新加的魚蝦、果品,。席間,,小孫子問奶奶為啥叫“合碗子”。73歲的左大娘說,,“合碗子”既是菜名又是碗名,。最開始合碗子是指專門用來放置肉食的土陶碗,敞口,,深度略淺,,直徑約三寸;燒制時不上色釉,,顏色呈土褐色,,也有人說是褐碗子。后來就演變?yōu)楹贤胱硬讼盗恕?br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的確,,晉菜里蒸的做法占到了八成,,平遙“合碗子”就是蒸菜的代表性菜品,丸子,、燒肉,、小酥肉等都可以拿來做“合碗子”,?!鞍送氚说蹦似竭b傳統(tǒng)名肴,早在清代初年已初具規(guī)模,,到了清道光,、光緒年間,隨著票號的興起,,“八碗八碟”便開始風(fēng)行于平遙城,。后來還有“八八一領(lǐng)二”“大四四,,中四四,小四四”,,或是“九碗六燴碗,,七個碗,五個碗,,整四盤”等類似說法,,菜式數(shù)量不同,只是內(nèi)容上有傳統(tǒng),,也有創(chuàng)新,。
在晉中市工作的姐姐月艷說:“沒有合碗子的年不能算是年。咱平遙的合碗子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它不僅是過年延續(xù)下來的傳統(tǒng),更是家的味道,?!?br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是了,小時候,,就盼著過年,。一到臘月二十幾,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烹制合碗子,,滿村都飄著肉香?!本七^三巡,,常年在武漢做生意還練就了一手好廚藝的左憲杰說,那時候最喜歡看的就是老爸合“合碗子”,。燒,、熬、炸烹,、釀,、燉、燜,、煮,、蒸輪番上陣,簡直是一門藝術(shù),。
“現(xiàn)在日子好過了,,飯桌上的菜肴花樣多了,但還是忘不了合碗子的味道,。所以,,每年過年,,我們都會定制合碗子。前段時間,,還給北京的親戚郵寄了真空包裝的合碗子禮盒,。”表姐俊芳接著話茬說,。
傳承的味道,,是記憶中永不褪色的片段。合碗子是平遙老百姓生生不息,、綿延不絕“過日子”摸索和創(chuàng)造出來的,,那些碗碟,不僅凝結(jié)著平遙抹不掉的年俗老味道,,還充盈著濃郁的情與愛,,承載著闔家團(tuán)圓的喜悅,寄托著人們對新春的期盼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報記者任志霞
責(zé)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