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你好,!
——來自臨汾旅子弟的問候
資料圖片
臨汾新聞網訊 臨汾,你好,!這是來自我們臨汾旅子弟的問候,!這也是埋藏在臨汾旅老兵們心中70年的心聲。
70年前的5月17日,,我們的父輩所在部隊——八縱二十三旅,,在徐向前司令員的指揮下,解放了臨汾城,。在這場長達72天,、曠日持久的戰(zhàn)斗中,我們的父輩們懷著對黨的無限忠誠,,用堅韌不拔的毅力和不怕犧牲的大無畏革命精神,,攻堅克難,沖鋒陷陣,,用挖掘坑道的攻城戰(zhàn)術,,讓臨汾的守敵坐了“土飛機”。
父輩們用鮮血和生命,,突破了被稱為“固若金湯”的臥牛城,,攻克了臨汾,使這里的人民獲得了解放,。戰(zhàn)后,,父輩們的這支部隊,,被軍委授予“臨汾旅”的光榮稱號。這是父輩們的光榮與自豪,。這一稱呼的獲得成為我軍建軍史上,,軍委授予旅以上建制單位榮譽稱號的唯一一次,70年來未有突破,。
70年來,,我們的父輩沒有忘記攻堅臨汾的那些日日夜夜……臨汾是父輩們這支部隊浴火重生之地!從此,,臨汾旅聞名神州大地,,所向披靡,邁入共和國軍隊勁旅之列,!戰(zhàn)晉中,、打太原、進成都,,為新中國的成立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當年臨汾解放后,我們的父輩們是多么想看一看這座古城的雄姿,,多么想感受一下這座千年古城的歷史文化,。可是,,由于解放戰(zhàn)爭發(fā)展得十分迅猛,,還沒有來得及領略這座古城的風光,就匆匆擦去臉上的硝煙,,抖掉身上的征塵,,打起背包,踏上了解放山西全境,、進軍大西南的征程,。
臨汾留在父輩生命中的印記太深太深了。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下,,臨汾這個城市早已深深地扎根于我們幼小的心靈,。在我們的生命里,傳承著父輩們浴血沙場的血脈,;在臨汾旅戰(zhàn)歌的旋律中,,我們度過少年時代;在臨汾旅的軍營里,,我們成長長大,;在臨汾旅精神的鼓舞下,我們走向社會……
70年來,,我們的父輩沒有忘記臨汾這座城市,,因為他們親如兄弟的戰(zhàn)友,,長眠在這塊熱土、他們曾在那場奮勇攻堅的戰(zhàn)斗中流過血,、流過汗,,他們忘不了在攻堅臨汾期間,當地百姓的支援……
在父輩們的心中,,臨汾就是他們的第二故鄉(xiāng)!父輩們不知多少次表示:一定要在有生之年,,重返這片令他們魂牽夢繞的熱土,祭拜那些犧牲在這里的戰(zhàn)友們,,想看看被他們解放了的這座城市的發(fā)展與變化,。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70個春夏秋冬,,二萬五千個漫長的日日夜夜啊,!凝結了多少父輩們的情思與盼望,,父輩們對臨汾的思念,被歲月釀成了一壺老酒而藏在心中,,隨著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埋藏在心中的這壺老酒越來越醇,,味,越來越濃,、越來越香,。有的把這壺老酒帶到了生命的終點,而沒有重返他們日夜夢想的這片熱土,,而遺憾終生,!在漫長的70年的歲月里,當年參加攻堅臨汾的老兵們,,有的因工作變動,,離開了臨汾旅,但他們沒有忘記臨汾,,沒有忘記臨汾旅,!不論走到哪里,,他們都不會忘記自己是臨汾旅的兵,!都以臨汾和臨汾旅自豪!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繼續(xù)發(fā)揚臨汾旅攻堅克難,、勇往直前的精神,,為國防建設、為祖國發(fā)展奉獻著自己的力量,。
70年的風風雨雨,,當年戰(zhàn)場上的戰(zhàn)友們,你們還好嗎,?如果還活著的話,,想必都已到了耄耋之年,他們當中也許大部分都已離世了,。臨汾旅的老兵們走了,,但臨汾旅的老兵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臨汾旅稱號卻保留在共和國人民軍隊的序列中,成為一支軍事過硬,、作風優(yōu)良的軍中勁旅,!俗話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當年攻堅臨汾的老兵們,雖然離開了臨汾旅,,但他們把臨汾旅的精神和血脈,,傳承給了臨汾旅和他們的兒女。時值臨汾解放70周年之際,,我們分布在祖國各地的臨汾旅后代相約:相聚臨汾,!一聲相約,歸心似箭,。我們60余位臨汾旅子弟,,從江淮故里,從浦江東岸的上海,,從皖南大地,,從白山黑水,從巴蜀嘉陵江畔匯聚到臨汾,!來了,!我們臨汾旅子弟來了!臨汾,,你好,!我們替父輩們來完成他們未實現的夙愿!我們來這里尋找當年父輩們征戰(zhàn)的足跡,。我們要在歷史的時空里,,尋找和學習父輩們當年的理想信念和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在父輩們流血流汗的這塊土地上感受父輩們青春歲月的激情與豪邁!我們要在那漸行漸遠的歷史歲月里,,尋找和重鑄父輩們的那種拼搏精神,,從先輩們的事跡中,尋找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動力,。教育和鼓勵我們和我們的后代,在新時代,,繼承和發(fā)揚當年父輩們攻堅臨汾,、勇往直前的精神,為實現中國夢奉獻我們臨汾旅子弟的綿薄之力,。
臨汾旅子弟 孫春林
臨汾戰(zhàn)役中精彩一幕——
楊成源用步槍擊落敵機
閱讀提示 一槍打下一架敵人的飛機,!這不是“抗戰(zhàn)神劇”,,這是臨汾戰(zhàn)役中真實的一幕。解放軍70團1營2連的臨汾籍“神槍手”楊成源用意大利79式步槍擊落了一架國民黨戰(zhàn)機,。
滔滔汾河水滋養(yǎng)了勤勞質樸的堯鄉(xiāng)兒女,,也見證了這塊紅土地上的英雄傳奇。在臨汾解放70周年紀念日之際,,記者專程探訪了住在堯都區(qū)喬李鎮(zhèn)南侯村的老英雄楊成源,。這位92歲的老人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講述了那段大快人心的往事,。
臨危請命 一槍滅掉敵人的囂張氣焰
楊老15歲參加革命,,16歲入黨,在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中參加過100多次戰(zhàn)斗,次次都是沖鋒在前的突擊隊,,屢立戰(zhàn)功,。
回憶硝煙四起的戰(zhàn)爭歲月,已是鮐背之年的楊老思緒依然清晰,。在他心中,,最難以忘懷的戰(zhàn)斗是臨汾戰(zhàn)役。他娓娓道來:1948年4月,,我所在的解放軍70團(團長段龍章)1營2連,,在連長馬偉旺的帶領下,隱蔽在王住園(后合并于上樊,,即現在的下康污水處理廠西)村河溝崖下的棗林地,。連隊接到前線指揮部的命令,要求各部隊想方設法擊落國民黨戰(zhàn)機?!?/p>
當時,,猖狂的國民黨戰(zhàn)機飛行很低,來來往往,,反反復復在他們隱蔽的區(qū)域或偵察,,或扔炸彈,或掃射,,耀武揚威不可一世,。楊老時任70團1營2連重機槍排長,他雖然只有20歲出頭,,卻遇事沉著,、善于思考,很快就掌握了敵機的飛行規(guī)律,。他回憶道:敵機從城南機場起飛,,順城東外圍飛至城北折向城西,在臨汾城上空繞飛一圈,,再回南機場起點,。每架敵機都是這個模式,次次不離我們隱蔽地的上空,?!?/p>
“擊落敵機的機會來了!”楊老當機立斷,,他把射擊敵機的想法向馬連長匯報,,馬連長當即批準。楊老怕射擊敵機時暴露目標,,為了避免戰(zhàn)友的傷亡,,全連戰(zhàn)士都去土窯洞躲避。他獨臥棗林地射擊敵機,。
1948年4月12日,,是楊老參軍打仗以來最輝煌、最值得驕傲的一天,。他選好最佳射擊方位,,仰面躺臥在地,槍把緊抵右肩,,雙手緊握槍桿,,左腳朝天,用力蹬步槍背帶上環(huán)處,,目盯準星,,槍尖順著低空飛行的國民黨戰(zhàn)機,。依照飛機的高度、飛行速度,,約在飛機前7米處,,他猛扣槍機,只聽“砰”的一聲脆響,,子彈射向狂妄的敵機,。
剎那間,只見敵機機身輕微晃動了一下,,像醉漢一般失去控制,,直線朝前俯沖。先是右機翼冒出兩點白煙,,迅疾拖成兩股白氣,,眨眼間白氣速成滾滾濃煙。伴著巨大的爆炸聲,,這架敵機一頭栽向臨汾城西北方的洪堡村一帶,。
“擊中敵機后,連隊中年齡最小的戰(zhàn)士李文玉,,他是咱臨汾曲沃人,,第一個沖出窯洞,蹦著跳著,,興奮地喊著‘打著咧打著咧’,。”楊老激動得連比帶劃,,眼前仿佛出現了70年前的那一幕:全連戰(zhàn)士興奮地蜂擁而出,,分享這一勝利的喜悅。
令楊老更為自豪的是,,從這一天起到1948年5月17日臨汾解放,,被這一槍打怕的國民黨飛機,龜縮在機場一個多月再沒露頭,。
再立戰(zhàn)功 成功阻擊鼓樓北殘敵
楊老用步槍擊落敵機的消息傳出后,,成為轟動臨汾、山西乃至全國的特大新聞,,震驚了當時的國民黨南京政府和山西土皇帝閻錫山,有力地打擊了臨汾守敵梁培璜,,極大地鼓舞了臨汾攻堅戰(zhàn)參戰(zhàn)部隊的士氣,。
1948年5月17日,隨著一聲震天動地的爆炸聲,,臨汾東城墻炸開了一個大缺口,。是夜,楊老所在的連隊沖進城內,由東向西準備攻占鼓樓,,負責封鎖,、阻擊鼓樓北殘敵逃跑路段。在烘爐臺遇到一伙北竄之敵,,經過短暫激戰(zhàn),,重機槍排和2連失去了聯系,掩護中斷,。
“重機槍排沒輕武器,,每人只有幾枚手榴彈。當時夜色黑暗,,視力模糊,,看不清前面是敵是友,我們不敢貿然行動,?!睏罾险f,安排戰(zhàn)友原地駐守后,,他只身沖到烘爐臺,,一條壕溝橫在眼前,天黑路生,,不知壕溝深淺,,不敢貿然下跳。他猶豫了一下,,前后左右不見一個戰(zhàn)友,。借著壕溝對面敵軍的火堆光一看,壕溝不深,,他順勢溜了下去,。壕溝里凈是爛瓦渣,驚動了壕溝上的敵軍,。敵軍在明火處,,他在暗處。敵軍沒看清面目,,誤認成“自己人”,,便問他找誰。
“我干脆地回答,,找2連連長,。”楊老笑了起來,,巧的是,,壕溝上的敵軍番號正好也是2連,。趁敵軍還蒙在鼓里,我一邊掏手榴彈一邊順著壕溝朝北跑,,以防不測,。沒等我跑出幾步,敵軍就發(fā)現情況不對,。那時,,我軍穿著臃腫的棉衣,而國民黨軍戴大沿帽,,穿較單薄的軍裝,。”
敵軍隨即開槍,,打在壕溝上,,濺了楊老一領口土,他就勢甩出兩枚手榴彈,。被打怕的敵軍像驚弓之鳥,,沒再射擊,哄散逃跑,。借著手榴彈的爆炸聲,,楊老跳出壕溝,在一小坡處找到馬連長和通訊員,。通訊員不幸犧牲,,馬連長負傷倒地。楊老趕忙拽起連長,,招呼著戰(zhàn)友掩護重機槍排,,迎著零星的槍炮聲直向鼓樓沖去。
我軍2連沒放一槍一彈,,敵軍已逃,,鼓樓已空。為爭取時間,,2連馬不停蹄,,一鼓作氣沖向小北門,堵截,、俘獲國民黨殘敵100多人,。至此,勝利完成了堵截,、阻擊鼓樓北殘敵的光榮任務,。
生死擦肩 機場引蛇出洞受重傷
在楊老的革命歷程中,有一次戰(zhàn)斗險些讓他丟了性命,。他清楚地記得:在臨汾戰(zhàn)役打響的前10個月,,即1947年7月,我們還打過臨汾飛機場,,我因此受了重傷,。1984年離休時,我碰到打機場時的老戰(zhàn)友王有旦,。他還調侃我,,說‘老伙計大難沒死,真有后福,。打機場時,,我還以為你被炮彈炸死咧,真沒想到你還活著,!’”
1947年7月的一天夜里,,警衛(wèi)4團(70團的前身)團長段龍章率1營戰(zhàn)士、時任通訊班長的楊老,、通訊副班長梁登源潛入臨近機場的村子,,俯瞰機場,觀察敵情,。實際上,,打機場是假,引誘臨汾城守敵是真,。目的是引蛇出洞,,進一步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午夜時分,,段團長一聲令下,,戰(zhàn)士們把準備好的手榴彈投向飛機場。頓時,,爆炸聲四起,,火光沖天。接著機槍,、步槍炒豆似的嗶嗶叭叭響了起來,。“沖啊”殺啊”的呼喊聲四起,,意欲引誘出守城之敵,。可是,,狡猾的敵人怕遭遇解放軍大部隊的伏擊,,龜縮在營房不敢露頭,只是用山炮,、迫擊炮遠距離向警衛(wèi)4團轟擊,。
突然,,一枚炮彈落在楊老附近?!捌鸪?,我撲倒在地,腦子還沒糊涂,,身上也沒什么感覺,,只覺得脊背后頭像是落了一些沙石。想起身站立,,試了幾下,,可胳膊腿不聽使喚,咋都動彈不了,,渾身沒勁,,這才意識到負傷了?!睏罾匣貞浀?,漸漸地大腦迷糊,神志不清,,再后來失去了知覺,,不省人事?!?/p>
天明時分,,楊老醒了,扭頭左右一看,,他同犧牲的戰(zhàn)友被擺成兩排,,安放在大韓村的一個院子里。此時此景,,他心里明白了,,大家可能認定他“光榮”了。這時,,他高喊:咋把我扔這兒沒人管了呢,?”聽到呼喊聲,衛(wèi)生隊的人說:快,,還有人活著,,抬回來!”
當年的解放軍醫(yī)療條件差,,在沒麻藥的情況下,,楊老忍著劇痛,堅持讓醫(yī)生從后背取出了3塊彈片。第4塊緊貼脊梁骨,,炸得又深,,醫(yī)生試著用鑷子探取了幾次都沒成功。醫(yī)生試取第4塊彈片中,,他幾度昏迷,。醫(yī)生怕他承受不了,于是放棄了手術,。至此,那塊彈片永久留在楊老體內,。幾十年來,,一遇陰天下雨,這塊彈片不時還在他體內作祟,。
經過簡單的止血包扎,,楊老從大韓經陶寺轉塔兒山,去翼城老官后方醫(yī)院療養(yǎng)了一個多月,。同年8月底,,楊老傷勢已輕,沒有大礙,,他和十幾位戰(zhàn)友請求參加了1947年9月的運城戰(zhàn)役,。
運城解放后,楊老接受了步槍,、機槍射擊飛機的培訓,,掌握了槍打敵機的要領。因此,,在臨汾戰(zhàn)役中,,他才得心應手地用步槍擊落了一架國民黨戰(zhàn)機。
悼念戰(zhàn)友 烈士精神永存平陽大地
70年前的硝煙仿佛還在眼前彌漫,,無情的炮火,、英雄的戰(zhàn)士用鮮血譜寫了一首壯麗的凱歌。時至今日,,楊老仍然記得犧牲在臨汾城下的8縱24旅王墉旅長,。攻打運城時,王墉旅長關愛傷愈不久的楊老,,主動讓出自己的坐騎,。每每提及此事,楊老都眼含熱淚,。
“那時,,我的傷口雖然愈合,但未完全恢復健康,。我是通訊班班長,,需要向下傳達指示,,向上匯報戰(zhàn)況,冒著炮火,,靠兩條腿來回奔跑在火線和作戰(zhàn)指揮部之間,,為贏取勝利,分秒必爭,,幾乎沒有喘息的機會,。”楊老隨即沉浸在昔日的戰(zhàn)火中,,“當我向王墉旅長匯報火線戰(zhàn)況時,,因頻繁往返、來回奔波,,我的臉色變得煞白,,頭上、臉上流著虛汗,,一時癱坐在地,。”王旅長見楊老身體極度虛弱,,怕累垮自己的戰(zhàn)士,,關懷地命令他騎上自己的坐騎??伤路恋K王旅長的工作,,倔著不肯騎。
王旅長語重心長地告訴他:“你身體虛弱,,行動遲緩,,會影響通訊聯絡,難以了解敵情,,把握戰(zhàn)機,。戰(zhàn)場上瞬息萬變,分秒必爭,,稍有延誤,,便可能貽誤戰(zhàn)機,戰(zhàn)斗的結局很難預測,?!边@一席話打消了楊老的顧慮,他騎上王旅長的坐騎去執(zhí)行任務,。
打運城時,,楊老是通訊班長。打臨汾時,他榮升為重機槍排長,。1948年3月22日,,他所在的重機槍排領命保護在臨汾城北興隆店前沿陣地觀察地形的王墉旅長的安全,向設在城墻的敵軍碉堡進行射擊,,封鎖碉堡守敵,,不給敵人喘息、露頭,、還擊的機會,,直把碉堡的方槍眼打成稀巴爛的大口子。
“盡管安保措施認真細致,,但王墉旅長不幸被流彈擊中頭部,,倒在了臨汾城下。那年,,王旅長才33歲,東北大學高材生,,正值大好年華,,竟離我們遠去,沒有看到他期盼已久的臨汾解放,?!闭f到這一幕,楊老潸然淚下,。
英雄不朽,,精神永恒。臨汾解放后,,每逢5月17日臨汾解放紀念日這一天,,楊老和老戰(zhàn)友喬成棟(堯都區(qū)郭行鄉(xiāng)人)、鄧秀峰(堯都區(qū)賀家莊屯斗人),,已約定成俗地在臨汾烈士陵園相聚,,一同悼念、追憶好旅長王墉,、營長王榮昌和其他為解放臨汾獻身的戰(zhàn)友,。
楊老靜靜地肅立在墓碑前,告慰長眠于平陽大地的英烈們:無論時間的長河怎樣沖刷,,歲月的流沙如何打磨,,你們依然像一座永不熄滅的燈塔,照耀指引著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奮力前進,、追求幸福,。”(圖片由本人提供)
記者 李靜 通訊員 鮑槐記
許壽延老人講述——
在激情歲月中揮就《臨汾攻堅戰(zhàn)》
閱讀提示:今年5月17日是臨汾解放70周年紀念日,,是臨汾電視臺拍攝6集電視連續(xù)劇《臨汾攻堅戰(zhàn)》30周年,。在這特殊的日子里,作為在臨汾工作近30年的老電視工作者,、臨汾攻堅戰(zhàn)》的主創(chuàng)人員,、今年82歲的許壽延老人,再次回憶拍攝這部電視劇的點點滴滴,。
任務艱巨 拜訪徐帥獲得支持
1988年年初,,根據山西省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攝制規(guī)劃,創(chuàng)作拍攝《臨汾攻堅戰(zhàn)》的重擔落在了許壽延的肩上,。
面對這個艱巨的任務,,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臨汾攻堅戰(zhàn)是解放戰(zhàn)爭期間城市攻堅戰(zhàn)的典型范例,,在我國戰(zhàn)爭史上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許壽延說,,為了將這部電視劇成功拍攝出來,,他跑到襄汾縣城一個朋友經營的旅館中,用了七天七夜的時間,,初步完成了《臨汾攻堅戰(zhàn)》文學劇本初稿,,后經中央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審查委員會審查,基本通過,。
“這部電視劇的意義十分重大,,在此之前,我曾經創(chuàng)作過十幾部電影文學劇本,,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面對《臨汾攻堅戰(zhàn)》這一重大題材,我唯有小心翼翼,,認真研究史料,、資料,訪問當時曾經參加過這場戰(zhàn)爭的老軍人,,希望能夠創(chuàng)作出一部不留遺憾的好作品;更希望通過作品將臨汾攻堅精神傳承下去!”許壽延說,,當年5月,電視劇籌備開拍前,,他帶領《臨汾攻堅戰(zhàn)》主創(chuàng)團隊,,趕赴北京,拜訪了徐向前元帥,。
“徐帥是當年臨汾攻堅戰(zhàn)的總指揮,,拍攝這部電視劇,,無論如何需要請示一下他的意見。去北京前,,其實并沒有抱著徐帥會接見我們的希望,,但沒想到,當我們來到徐帥家時,,他老人家竟邀請我們坐了一會兒,,并認真聽了我們的匯報?!被叵氘斈暌姷叫煜蚯霸獛洉r的場景,,許壽延依然激動不已。
“我清楚記得,,徐帥聽完我們的匯報后,,囑咐我們要實事求是地寫劇本,不要夸張,,要寫真實的內容,,重點要寫臨汾人民,沒有臨汾人民的支援,,臨汾城就打不下來……”許壽延說,,事隔多年,徐帥認真的語氣依然在他耳邊縈繞,。正是有了徐帥的指示和要求,,讓他在后來拍攝這部電視劇時投入了無限的精力,。
追憶往昔 攝制過程激情燃燒
有了徐向前元帥的肯定,,許壽延及一班主創(chuàng)人員立刻投入到《臨汾攻堅戰(zhàn)》的拍攝工作中。
許壽延回憶,,當時為了確保攝制任務的勝利完成,,特別聘請我省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創(chuàng)作倡導人段成明出任《臨汾攻堅戰(zhàn)》的制片人(他曾拍攝過《楊家將》《上黨戰(zhàn)役》《大敵當前》等幾十部電視劇),聘請八一電影制片廠導演孫憲元擔任導演,,還從八一電影制片廠聘請了攝影師,、美工師、煙火槍械師,,臨汾文工團葉甲貴擔任副導演,,原臨汾地區(qū)電視臺續(xù)天元負責攝像,王棟負責錄像,,還從臨汾選調配齊了各專業(yè)的副手,。
1989年4月1日,《臨汾攻堅戰(zhàn)》終于開拍了,?!斑@部電視劇共有6集,,每集大約在50分鐘左右,拍攝的初衷要求將臨汾攻堅戰(zhàn)的真實場景全部復原,,在敵我雙方的主要角色上都使用歷史原名,。”許壽延說,,為了拍攝好這部電視劇,,中央軍委特安排了300名解放軍戰(zhàn)士參加演出,其中50名戰(zhàn)士常駐劇組,。而一些群眾演員,,則多是臨汾本地百姓出演。
“當時拍攝電視劇十分困難,,我記得‘夜襲飛機場’的鏡頭是在咱臨汾拍攝的,,城墻上的敵軍’是在平遙拍攝的;血染東關’就是在咱臨汾的東關拍攝的?!痹S壽延說,,在拍攝“血染東關”時,東關一帶正在搞開發(fā),,一些老房子都被拆了,,這樣的場景剛好成為解放軍戰(zhàn)士血戰(zhàn)東關的背景。
曾擔任《臨汾攻堅戰(zhàn)》錄像師的王棟,,在回憶30年前拍攝這部電視劇的場景時,,依然感慨萬千?!爱敃r的拍攝很艱苦,,不像現在,從設備到道具都非常方便存取,。當時,,我從部隊領取了一百多支槍,這些槍都是真槍,,子彈也是真的,,只是子彈頭被加工了一下,這樣就沒有殺傷力了,?!蓖鯒澯洃涀钌畹氖茄輪T中槍時的場景,為了保證拍攝效果逼真,,要提前用剪子在服裝爆點處剪出小洞,,但從外面看還不能看出來,最后用裝有動物血漿和小型雷管的設備綁在演出服上,,等開始拍攝時,,隨著幾聲“槍響”,,衣服里的雷管一炸就把血漿炸出去了。
因為物資緊張,,演員一般都會一次通過,,這種敬業(yè)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時過境遷,,當年拍攝這部電視劇的原地點,,如今已經被高樓大廈所代替,但許壽延還是可以清晰記得這些地點,,并向記者還原了當時拍攝的場景,。“現在古城公園旁邊的城墻,,以前就是老城墻,,全是夯土層。電視劇里有一個鏡頭,,是解放軍戰(zhàn)士沖進臨汾城的場景,,就是在那里拍攝的。如今,,那里已變成了公園,。”許壽延說,,在拍攝這部電視劇的過程中,,有些歷史場景已經變成了工廠用地,他們?yōu)榱诉€原真實的場景,,就和工廠商量,,沒想到一說就得到了大力支持,電視劇中“面粉廠血戰(zhàn)”等鏡頭,,就是在臨鋼拍攝的,。
不忘初心 傳承臨汾攻堅精神
經過4個多月的拍攝和后期制作,,1989年7月,,《臨汾攻堅戰(zhàn)》殺青了??粗@部電視劇的樣片,,每一個參與攝制的人都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希望這部作品能盡快播放,。
“1989年7月31日,,我們受原臨汾地委、行署派遣赴京向徐向前元帥匯報《臨汾攻堅戰(zhàn)》的拍攝情況,,并把《臨汾攻堅戰(zhàn)》作為八一獻禮片送徐帥審查觀看,。8月3日,,徐向前元帥辦公室負責同志接見了我們,傳達了徐帥對《臨汾攻堅戰(zhàn)》的指示和徐帥對原臨汾地委,、行署,,臨汾地區(qū)電視臺及《臨汾攻堅戰(zhàn)》劇組同志們的謝意。他還表示,,在這部連續(xù)劇中對徐帥本人的刻畫,,對人民群眾支前活動,對軍隊,、戰(zhàn)士不怕苦,、不怕死、英勇頑強的攻堅精神,,都拍攝得真實可信,,很感人??偟膩碚f,,這部電視劇拍得很成功,是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好教材,。徐帥建議在中央電視臺播放,。”許壽延說,,一番心血終究沒有白付出,,這部電視劇一經播出,立刻成為當時各地電視臺爭先播放的“重頭戲”,。
“這部電視劇播出后,,得到了群眾的喜愛,尤其是臨汾百姓,,因為這是自己家鄉(xiāng)發(fā)生的事情,,所以都非常自豪?!痹S壽延依然記得,,這部電視劇播出后,曾經遇到一位觀眾對他說,,電視劇中臨汾人民支援前線的場景,,和我父親曾經說起的往事一模一樣,當年的攻堅戰(zhàn)中,,這位觀眾的父親就推著小車為部隊挖過坑道,。隨著這部電視劇的熱播,讓很多曾經參與過支援前線的群眾,,再一次感受到了當年臨汾攻堅戰(zhàn)的艱難,。
歲月如歌,,當年那場可歌可泣的臨汾攻堅戰(zhàn)已經過去70年了;帶著一腔熱血拍攝《臨汾攻堅戰(zhàn)》也30年過去了,曾經意氣風發(fā),,為了將臨汾攻堅戰(zhàn)展現給觀眾的一代電視人漸漸老去,,唯有弘揚臨汾攻堅精神的勁頭,依然火熱如初,。
“這部電視劇在時下看起來有些落后,,但我認為,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唯有精神值得傳承,。臨汾攻堅戰(zhàn),就是英雄的臨汾旅和咱臨汾人不怕犧牲,、不畏艱苦的真實寫照,。我們當從這部電視劇中感受臨汾攻堅精神,并將這種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許壽延說,。
記者 楊全 郝海軍
蒲縣“集報癡人”曹保珠——
讓舊報紙成為歷史的見證
臨汾攻堅戰(zhàn)的相關報道引人注目
閱讀提示:報紙作為一種媒介,不僅向人們傳遞著各種豐富的信息,,還是一部集知識,、娛樂、經濟,、軍事,、健康、養(yǎng)生等為一體的散裝百科全書;它記錄了歷史,,還見證了社會的發(fā)展,。在報紙的演變和發(fā)展過程中,也不乏集報者,,有人以收藏舊報紙為樂趣,,還有人把集報當做事業(yè)來做……5月9日,記者前往蒲縣見到了集報人曹保珠,,他集報近30年,,家中的報紙堆積如山,當地人稱他為“集報癡人”,。
舊報 見證臨汾歷史
70年前,,隨著一聲巨響,,號稱臥牛城的臨汾城墻被炸開了一個大口子,,在震天的喊殺聲、槍炮聲中誕生了全國唯一一個以地名命名的部隊——“光榮的臨汾旅”,。70年過去了,,回顧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讓人久久不能平靜。1948年5月17日,,臨汾攻堅戰(zhàn)書寫了我軍城市攻堅歷史上嶄新的一頁,。
翻起那一張張泛黃的舊報紙,其中的文字,,無不為我英勇的人民解放軍發(fā)出贊嘆之聲,。
曹保珠說,今年是臨汾解放70周年,,這些舊報紙見證了70年前的那個偉大時刻,。報紙不僅可以記錄各地發(fā)生的大事,更是一本百科全書……他從自己收藏的報紙中看到了臨汾這幾十年來的發(fā)展變化,,因此,,這些舊報紙就是歷史的“見證者”。
“這張是1948年5月29日的《人民日報》,,頭版刊發(fā)了《徐向前將軍縱談臨汾戰(zhàn)役》的報道;還有1948年5月22日的《新華日報》太行版,,刊登了中共中央祝賀臨汾解放的賀電和中共中原中央局、中原軍區(qū)祝賀臨汾解放的賀電;新黑龍江報》先后以《晉南收復臨汾縣城殲滅守敵13個團》和《臨汾解放戰(zhàn)果大殲敵兩萬五千》為題的報道,?!辈鼙V檎f,收藏《新華日報》太行版那張報紙,,也是費了不少勁,。一次偶然的機會,曹保珠在網上看到了這個報紙,,上面正好有解放臨汾的報道,,于是就和網友們競標,因為當時競標的大都是山西的網友,,后來大家把價錢抬得很高,,一些人退出了。而曹保珠擺出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勢,,不管飆到多高的價錢他都“舉牌”;最后,,他花了高價收回了這張報紙。
除了《人民日報》等國家級的媒體有報道外,,還有《內蒙古日報》《遼南日報》《遼東日報》等地方媒體也報道了臨汾攻堅戰(zhàn)的消息,。曹保珠介紹,當時因為山西還在打仗,,本地的報社還沒有成立,,所以,那一段時間,咱山西對臨汾攻堅戰(zhàn)鮮有報道,。
說起本地報紙,,曹保珠收藏的山西省內的報紙比較多,其中臨汾區(qū)域內的大約有400余種(包括解放前的),,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以及各縣的報紙盡收囊中,。從收藏的這些舊報紙中,可以看到臨汾本地報紙的發(fā)展歷史,。解放后,,臨汾本土報紙有《臨汾人民報》《晉南日報》《整風快報》《晉南報》《新晉南報》《臨汾地區(qū)通訊》《臨汾地區(qū)報》《臨汾報》《臨汾通訊》《臨汾日報》等。
此外,,他還收藏了臨汾各縣(市,、區(qū))的報紙,而且大都是試刊號或創(chuàng)刊號,,比如《臨汾新聞》《襄汾報》《侯馬報》等十余種,。
集報重在服務和奉獻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曹保珠在父親的影響下迷上了集報,。集報近30年來,,他收藏的報紙有15000余份。其中,,山西日報》創(chuàng)刊號是他的“鎮(zhèn)館之寶”,。
“這份報紙是在河北的一個地攤上收到的?!辈鼙V榻榻B,,1999年,一位河北的報友在地攤上看到了一份《山西日報》創(chuàng)刊號,,于是給曹保珠打電話,。好消息從天而降,曹保珠喜出望外,,他告訴朋友,,不管多少錢都要幫他買下。就這樣,,這份遠在異地他鄉(xiāng)的《山西日報》就到了曹保珠的手里,。
為了集報,曹保珠全國各地跑,?!斑@張出版于1873年的《申報》,是我所有藏報中年份最早的一張;這張1906年《晉報》是咱山西本土創(chuàng)辦的第一張報紙……”曹保珠如數家珍地展示著自己的“寶貝”,。他收藏的早期的報紙還有清朝光緒年間的《京報》,,宣統(tǒng)年間的《北洋官報》等,。
“集報于個人、服務于社會,、奉獻于人民,?!辈鼙V殂懹浶念^,。在他收藏的諸多報紙中,有在日本出版,、山西發(fā)行的《晉乘》第一號,、第三號,堪稱珍品,,這張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由山西同鄉(xiāng)會在日本創(chuàng)辦的報紙,,目前存世的份數寥寥無幾。2013年9月,,一位外地的小伙子風塵仆仆地跑到曹保珠家,,請求借閱《晉乘》。原來,,就讀于日本早稻田大學的這名太原籍學子,,為了寫好畢業(yè)論文一直想找機會讀一讀當年的這份報,小伙子在網上查到曹保珠收藏有《晉乘》的消息后,,就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專程前來尋訪,。得知來意后,曹保珠毫不猶豫地拿出報紙供他研究,,還送給他一份《晉乘》復印件,。
進入網絡時代,報紙被電子媒介所淹沒,,但曹保珠卻不認同,。他說,和報紙打交道幾十年了,,對報紙產生了深厚的感情,,每收到某某報紙停刊的最后一份報紙,,是他心里最難過的時刻,。他最近在蒲縣發(fā)起了“書香文化進校園”活動,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現在的青少年養(yǎng)成看紙質書籍和讀報的習慣,。因為紙質閱讀更能獲得精神深度,讀報,、讀書是心靈修養(yǎng)的過程,。
集報是一種樂趣,曹保珠現在把它當做事業(yè)來做。
他希望,,這個用紙張記錄歷史的媒體,,繼續(xù)發(fā)展,繼續(xù)譜寫新華章,,繼續(xù)見證歷史,,不要讓停刊給世間留下遺憾,。
記者 郝海軍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