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說起李敖,,在年輕一代的印象中,那是臺灣一位語言犀利的評論家,,而在臨汾城里,,有一個名字相似的巷子,。近日,記者在東關一帶見到了一條名為“李熬胡同”的巷子,,那么,,它和人們印象中的評論家李敖有沒有關系呢?記者進行了探訪調查,。
如今的李熬一胡同。
此“李熬”非彼“李敖”
沿著鼓樓東大街一直往東,,經(jīng)過平陽南街,、迎春街,記者來到了東關大十字以東,,被臨汾人稱之為“東關”的地方,,在東關路路南,路牌上的“李熬一胡同”標注出了巷子的位置,。這個名字從何而來,?它的背后又有怎樣的故事?在李熬一胡同內,,記者找到了老居民鄭天鎖,,說起巷名的來歷,他向記者詳細述說起來,?!斑@跟臺灣那個名人李敖一點關系也沒有,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這兒原來最早有一位叫李熬的住戶,,他家就在現(xiàn)在的李熬四胡同?!编嵦戽i說道,。
對于這一說法,記者在66歲的居民李俊英女士那里得到印證,?!拔壹揖妥≡诶畎舅暮@里整條巷子里住的都是姓李的人家,,而且我們都是一家子,。”李俊英介紹說,,原來真正的李熬胡同不是現(xiàn)在南北走向的幾個小胡同,,而是與東關路平行靠近南邊的一條大巷子,。
胡同見證歷史變遷
對于巷子曾經(jīng)的樣子,56歲的鄭天鎖稱他們家人應該最有發(fā)言權,?!拔壹矣泻脦状嗽谶@里出生成長,已經(jīng)有上百年的歷史了,,真正的 李熬胡同就是現(xiàn)在的東關路,,從東關大十字路口起,到解放路橋頭為止,。原來被稱為李熬胡同,,只是曾經(jīng)的東關村里的一條巷子,除了西頭路北有一個臨汾發(fā)電廠外,,其他的都是普通的住戶,。
當時路很窄、很破,,一到下雨天就泥濘不堪,。后來,在1982年修成水泥路,,名字就變成了東關路,,而李熬胡同的名字不能去掉,就變成了路南的這四條巷子,。如今,,只有李熬一、二和四胡同有路牌,,也就只有老居民知道到底哪條巷子才是真正的李熬胡同了?!编嵦戽i說道,。
鄭天鎖表示,對于這一帶曾經(jīng)的樣子,,他的母親也記憶猶新,。“我從十幾歲就嫁到這里,,那時候城墻還在,,東關大十字和解放路橋頭處,分別是原來內外東城墻的位置,,李熬胡同就在這之間,,路面是青磚鋪成的,兩邊的房子也都是橫七豎八排列著,?!?2歲的吳秀英回憶說,。
在整個采訪過程中,很多居民對于哪條巷子是真正的“李熬胡同”已沒有印象了,,而胡同的變化卻一直見證著他們生活的變化,。“以前,,這一帶就是自家蓋的小平房,,生活用水都不方便,買東西都得進城,,后來政府修路,、蓋樓,這里也慢慢發(fā)展起來了,。我們的房子也不斷地翻新,,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眳切阌⑿χf道,。
穿行在幾個胡同之間,記者看到了商鋪林立,、車來人往的繁華景象,,曾經(jīng)的泥濘村巷已變成如今整齊劃一的現(xiàn)代建筑群,這里的人們早已告別昔日的貧困過上了舒適,、幸福的生活,。經(jīng)過查詢資料,目前,,記者仍沒有找到關于李熬胡同的相關記載,。
文/圖記者 亢亞莉 潘華玲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