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這是中國最早的詩歌《擊壤歌》,詩歌的誕生地在堯都區(qū)東部一個叫康莊的村莊(又名康衢莊),。
在康莊村邊存有“擊壤臺”遺址,。原有大碑刻“擊壤處”三個大字,另有一碑刻《擊壤歌》,,內(nèi)容便是這古老的歌謠,,是為頌揚帝堯時天下太平,壤父擊壤于道中的歷史故事而建的紀念地,。
相傳,,堯主政五十年,微服私訪于康衢,,聽到兒童唱歌,,甚為高興,歸來后就禪讓天下于舜,。又據(jù)《帝王世紀》載“帝堯之世,,天下太和,百姓無事,,有老人擊壤而歌,。”“擊壤”,,是一種互擊瓦塊為樂的游戲,。“康衢”與擊壤老人所唱處,,即在今堯都區(qū)康莊一帶,。而這兩首主題截然不同的民謠《康衢歌》《擊壤歌》,就成為我國文學寶庫中最早的詩篇,。
另外,,《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曾有一個成語為“康莊之衢”?!搬椤弊质侵浮八耐ò诉_的道路”,,而現(xiàn)代成語里的“康莊大道”便是指“寬闊平坦的道路”,比喻光明美好的前途,。這一成語也反映在華夏兒女后世確立國家和人生發(fā)展目標時,,對帝堯之世天下太和的重視和尊崇。
錫剛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