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城南的和平鎮(zhèn)有一個村子叫趙莊,。該村依山傍水,,坐落在山凹里,村子?xùn)|邊有一座廟宇年久失修,,距今有150多年的歷史了,。
一座精美的藝術(shù)品
“圣旨樓背后有故事,這個人非常了得,,那么多人向朝廷舉薦,,咸豐帝親頒圣旨誥封一個普通的儒林郞,此人一定有過人之處,?!边@是去年與記者同行的好友看到石碑上的文字后發(fā)出的感慨,。
從那以后,150多年前的往事成了記者心中的不解之謎,。每每想起朝迎朝暉,、晚接彩霞的圣旨樓,就有想要解謎的沖動,。
該碑為青石材質(zhì),,圓首,字體為楷書,。此碑首刻有雙盤龍,,題:皇清。通碑尺寸:高240厘米,、寬67厘米,碑身鑲嵌在磚砌碑樓之中,。碑樓四角的龍頭下有鐵環(huán),,一位村民說,原先鐵環(huán)下吊著鈴鐺,,遇到刮風(fēng),,在村中都能聽到鈴聲?!贝鍠|廟里的石碑記載著趙家這位先祖的功德,。碑樓四周的磚雕精致細(xì)膩,正面的人物栩栩如生,,足以顯示匠人的技藝精湛,。
石碑的正面雕刻著“誥封儒林郞云仙趙先生”,碑陰處雕刻著公舉人趙攀桂(字云仙)撰寫的序,,石碑落款“清咸豐七年(公元1857年)”,。
樂于施善的趙氏后人
從石碑碑文中得知趙攀桂不到20歲就失去父親,兄弟三人失去了依靠,。他繼承先輩事業(yè),,為恢復(fù)趙家大戶的名聲,克服一時紛亂困擾和重重險阻,,經(jīng)他親手治理,,家業(yè)興旺,事事清楚,,一目了然,。他精細(xì)明察,辦事干練,,才德超出尋常,。而且為人寬厚,,樂于施舍,遇到蠻橫不講理的人和麻煩事,,從不予以計較,。其胸懷與氣量超出常人。他奉侍高堂老母,,事事都依著老人的情緒和意愿,,終身沒有倦意,其孝心博得鄉(xiāng)鄰的高度贊譽(yù),。
趙氏家譜記載:趙攀桂的品行,,譽(yù)滿鄉(xiāng)里,被朝廷誥封為儒林郎和布政司理問,。
在奉天府(今遼寧省沈陽市)供職,,并賜給里旨金匾,執(zhí)事半堂,。趙攀桂告老還鄉(xiāng)后,,其繼子趙元甲世襲其位,雖未到職,,但俸祿照享,。趙攀桂精心理家,廣交朋友,,撫養(yǎng)二弟功名成就,,扶助眾多朋友名列繆庠,成為遠(yuǎn)近聞名的大戶,?!痹谇宕a封是指人還活著,而誥贈則是人已離世,。而“儒林郞”在清代只是六品虛職,,咸豐皇帝能誥封趙攀桂與舉薦他的60人的聯(lián)名序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趙攀桂對人如同兄弟,,研究文學(xué),,講習(xí)武藝,二十幾年來從沒有懈怠,,大家也嘗到了知識所帶來的榮譽(yù),,有的做了官,最次的也是庠生(周代學(xué)校名,,周時膠為大學(xué),,庠為小學(xué))。與他相處相交的人早已經(jīng)超過他,,他才是真正的“人梯”,。
趙家家譜講:趙攀桂精心策劃,,蓋起的樓院成了村里的一景。趙攀桂,,是趙姓族第十二世孫,。生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90年),卒于咸豐七年(1858年),,享年68歲,。
民間傳說的版本
趙攀桂那代人有兄弟三人,他在家排行老三,,本人無子嗣,,兩個哥哥均早離他而去,他孝敬母親,?;噬戏馑氖ブ际撬ㄥX買的。誰曾想,,圣旨送到之時,,趙攀桂喜極生悲,突然猝死,。買官時幾乎將全部積蓄花光,面對突然而來的惡耗,,兩個侄兒束手無策,,離家出走。
趙攀桂母親在世時,,就留下遺囑,,趙家的財產(chǎn)與土地有趙攀桂的一半。而趙攀桂突然死亡,,連手們(洪洞方言)商量后”就將屬于趙攀桂的那部分財產(chǎn)和土地變賣,,辦理了他的后事。
在村東修建了那座漂亮的石碑樓,,同時在位于河達(dá)村山嶺上的墳上也修了一座一模一樣的碑樓,。
聽說趙攀桂已經(jīng)埋葬,兩個侄兒便回到家,,但本屬他們繼承的財產(chǎn)和土地早已易主,。
“從那時起,趙家那一支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币晃恢獣栽摯宓涔实辉竿嘎缎彰拇迕裾f,后代也沒有文化,,據(jù)說趙攀桂埋了不久,,墓就被盜了,,碑樓上的“圣旨”也被盜走了。
記者王隰斌
責(zé)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