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彩虹橋氣勢宏偉橫跨東西,,方便群眾來往通行,,鑼鼓橋內涵豐富,,橋面寬闊,,展示了臨汾形象和城市面貌,,還有南外環(huán)汾河大橋等,,大大增強了汾河兩岸的通行能力,。但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臨汾市民要跨汾河通行卻沒有這么容易,。近日,我市堯都區(qū)賈得鄉(xiāng)柴村村民段如義收藏的“臨汾西門渡口渡河證”,,見證了曾經的過往歲月,,也見證了臨汾翻天覆地的變化。
段如義收藏的渡河證有兩張,都是打印的表格形式的紙片,,一證一張表格,。表格最上端寫有“臨汾西門渡口渡河證”,中間右側為“憑票過渡”,,左側為“只限一次”,,中間有“橋期手推空、自行車,;船期單行人,、過羊”等文字,下邊顯示收費金額“五分”,。表格最下邊的時間是“1970年3月10日”,。在渡河證上還有圓形紫色的印章,印章上的文字為“臨汾縣西門渡口”,。
“在別人看來,,這就是一張廢紙片,,沒有一點價值,,但是孩子們告訴我,一張小小的紙片承載著過往的歲月,,記載了臨汾西門渡口的歷史,,也見證了臨汾城市建設的發(fā)展和變遷?!倍稳缌x介紹,,孩子希望我把這張渡河證保存下來,留作紀念,,讓身邊的人了解臨汾西門渡口一段遠去的歲月和歷史,。”段如義姥姥家在河西金殿鎮(zhèn)蘭村,,他曾陪母親一起渡河去姥姥家,。當時渡河分為平時的浮橋過河和汛期乘小舟擺渡兩種形式。當時的浮橋是以船為支撐的基礎上用木板鋪設而成的,,船分為木船和鋼船,,由鋼絲纜繩拴在一起,走上去一步三顫,,感覺像現(xiàn)在景點的浮橋,。汛期河水大漲,浮橋上無法通行,,只能坐船擺渡到對岸,。
“時光雖然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是現(xiàn)在回憶起來還是滿滿的幸福,,臨汾西門渡口上的歷史永遠難以抹去,?!倍稳缌x說,汾河是山西的母親河,,歷史上有許多有名的渡口,,如今還能被人們記憶起來的渡口已經不多了,這張小小的渡河證是對臨汾西門渡口的名稱和歷史的最好見證,?!庇浾?strong>張春茂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