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在南外環(huán)一家具城記者見到了堯都區(qū)段店鄉(xiāng)西孔郭村的文化人鮑槐記,。
當天買家具的市民不算多,,他坐在送家具的三輪車上,翻閱著一本書,,看到記者,,他放下手中的書,說起了西孔郭村的往事,。
“西孔郭村有許多關于趙匡胤的故事,。”鮑槐記說,,趙匡胤下河東,,創(chuàng)建了西孔郭,傳說“楊家將”后裔楊大順清康熙年間在西孔郭村栽植了一株槐樹,,古槐雖經歷了300多年風霜雨雪的洗禮,,如今仍然根深葉茂,,郁郁蔥蔥,挺拔屹立,。
鮑槐記介紹,,古槐主干挺拔,高6米,,直徑0.6米,,樹冠陰護面積260平方米,是村中唯一的古樹,,村民對古槐愛護有加,。奶奶曾告訴他,臨汾解放初期,,汾河渡口的人造船,,看上了這株古槐,出高價來買,,全村的老人們圍坐樹下,,保住了大槐樹。
西孔郭建村一千多年,,是一個由張,、鮑、楊,、陳,、吳、李,、計等組成的多姓村,。張、鮑兩姓是村中大姓,,人口多,,占全村人口的80%。傳說,,張姓來自陜西溫縣,鮑姓來自安徽,。
雖然建村歷史千年有余,,但“西孔郭”這一名字是在當代叫響。該村村民的住房,,從解放初期的簡陋土窯洞,、土坯房,到如今寬敞明亮的“現澆頂”二層樓,;以前,,路是晴天塵土滿天飛,,雨天泥濘難拔腳,如今,,路面硬化,,潔凈平坦;以前,,村民出行靠兩條腿丈量路程,,連一輛自行車也難借到,如今的西孔人,,出門開轎車,,拉貨有客貨;以前,,村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文化生活單調,,如今,,自來水到家,天然氣入戶,,街道整潔,,家家大彩電,戶戶安網線,,人人有手機,。
300多年來,古槐生生不息,,枝繁葉茂,,見證著歷史變遷,敘述著難忘故事,,歌頌著當今輝煌,。
記者王隰斌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