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喬忠延
紅軍東征在臨汾
1936年2月17日,,毛澤東簽發(fā)東征宣言,,東征紅軍進入臨戰(zhàn)狀態(tài),。2月20日,,中共中央正式下達渡河命令,分別在不同地點突擊強渡,。從此,,臨汾的大地上留下了紅軍東征的記憶。永和縣永和關(guān)村東1公里處,,有個緊臨黃河的懸崖絕壁,,絕壁上有一個小石洞,僅一條時斷時連,、不足半尺寬的小徑連通,。1936年2月紅軍渡河時,曾派遣12名勇士先期過河,。剛一上岸,,就遭到了敵軍的包圍。敵軍瘋狂掃射,,紅軍勇士被迫登上石崖,,憑借著小石洞奮力反擊,,頑強抵抗了三天三夜后,,他們彈藥打光了,糧食吃完了,,可敵人的火力卻越來越猛,,包圍圈越來越小。
于是,,寧死不屈的12名勇士縱身躍入滾滾黃河,。這悲壯的故事,流傳至今,,這里被當(dāng)?shù)匕傩辗Q為“紅軍崖”,,并題寫摩崖石刻永久紀(jì)念。
好在紅軍主力突破了黃河天險,,進入山西大地,。
閻錫山聞訊大為驚恐,急調(diào)部隊,,增援沿河守敵,。增援石樓的晉軍二零三旅一營,在隰縣西北的蓬門遭到紅十五軍團迎頭痛擊,敵營長以下官兵200余人當(dāng)場被俘,。
畢竟敵強我弱,,針對這種情勢,紅軍總指揮部于3月12日在孝義縣郭家掌(今屬交口縣)召開了團以上干部會議,,決定兵分三路,,迅速東進、南下,,發(fā)動群眾,,擴大籌款,創(chuàng)立河?xùn)|革命根據(jù)地,,積蓄抗日力量。
具體的行動方案是:毛澤東和葉劍英率總部特務(wù)團和紅三十軍作為中路軍,,繼續(xù)轉(zhuǎn)戰(zhàn)于晉西,;紅十五軍團揮師北上,,直搗太原,,以牽制調(diào)動晉軍主力,尋找機會挺進綏遠(yuǎn),、察哈爾抗日前線,;紅一軍團則南下河?xùn)|,,發(fā)動群眾,,擴軍籌款,,趁機分兵上黨,,挺進河北抗日前線。
3月16日,,紅一軍團急行軍進逼同蒲鐵路,。
責(zé)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