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段延峰收藏到一本民國時期的迎親禮簿,,不僅記錄了當時的“禧禮禮金”情況,,而且體現(xiàn)了當時婚禮禮簿的書寫形式,是研究民國時期婚俗文化的重要資料,。
該禮簿長28.5厘米,,寬22厘米,紙張為麻紙,,顏色略泛黃,,用麻紙捻成的細繩裝訂而成。禮簿左上角貼有一塊長條形紅紙,,紅紙上寫著“金柱迎親禮簿”,。該禮簿為“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六月初六日立”,距今已有73年的歷史了,。禮簿內(nèi),,上半部分為姓名,下部分為禮金,,與今天的書寫形式非常相似,,但寫法上有細微區(qū)別,張萬禎,,禧禮洋伍拾元”魏花魁,,禧禮洋貳拾元”等記錄。通過查閱發(fā)現(xiàn),,當時的禮金為拾元至壹佰不等,,以拾伍元、貳拾元居多,。
禮簿最后還有支出費用一項,,其中“出賃轎洋伍拾元”,,由此可見當時“金柱”迎親用的是花轎,反映了當時的婚俗特點,。最后一頁還有一首打油詩:清風明月好宜堂,,家有梧桐落鳳凰。今曹禧見龍門會,,來年身(生)下狀元郎”,。段延峰表示,這可能是賬房先生或懂文墨的人士寫的一首祝賀詩,,盡顯作者對新人的祝福,,比現(xiàn)在的“新婚快樂,早生貴子”文雅而且有趣,。
“臨汾是洞房花燭的起源地,,這本禮簿是婚俗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當時的婚俗禮儀特點,?!倍窝臃灞硎荆跋M嗟娜四芰私馀R汾的歷史文化,,搜集和珍藏有關(guān)臨汾歷史,、風俗人情的資料,為研究臨汾的民俗文化提供更多的實物資料,?!庇浾?strong>張春茂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