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淵源、立場以及新時代的歷史使命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判斷和新理念,,作出了新的部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淵源
在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內在結構概括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基礎上,,十九大對三者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地位作了進一步的規(guī)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所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chuàng)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是一個新的理論判斷,,它蘊含著一個重要的理論創(chuàng)新,,就是首次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淵源乃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當代中國的邏輯和歷史發(fā)展,。這個結論是在將理論和文化區(qū)分的前提下從文明的層面對傳統文化,、對當代中國文化結構進行反思而形成的新的認識結果。
堅守中華文化立場
馬克思主義是在人類文明發(fā)展基礎上,尤其是西方文明發(fā)展基礎上形成的理論體系,,包括現代意義上的哲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民族學等在內的意識形態(tài)體系。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它是基本的價值立場和方法論體系,,在以它作為指導理論時,必須緊密結合本國實際并不斷實現理論創(chuàng)新,。
而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種民族文化,,經過長期歷史發(fā)展形成的文化傳統。它是作為人類歷史已經出現并繼續(xù)存在的,,幾種文明類型之一的中華文化的載體和表現形式,,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它不是單純的意識形態(tài),,整體上不具有階級性,;它包括精神文化,也包括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它涉及社會和文化領域的思想理論,、社會心理、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各個方面,;它包含著已被歷史拋棄或正在、即將拋棄的糟粕,,也包含著具有永恒生命力的精華,。在中國歷史上,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對于保障中華文明傳承,、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形成和豐富民族精神、維護民族獨立和反抗外來侵略,、促進社會和諧與發(fā)展都發(fā)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今天,它又“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
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首先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同時,,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文化的民族性,,或堅守中華文化的主體性,。從文化人類學視角看,文化是民族的存在樣式,。不同的民族,,必然有不同的文化樣式。在一定意義上,,中華民族就是以“中華文化”的形式存在的,。而在當今的國際關系中,文化關系更表現出特別的意義和價值,。承認中華民族的獨特利益,,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必須承認文化的民族性,,肯定中華文化的主體性,。
十九大提出 “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就是對文化的民族性,、民族文化主體性的深刻認識,,也是對當今國際時局的正確把握。對于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其意義都是很深遠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新時代使命
馬克思主義者堅持唯物史觀,,強調物質生產的基礎性作用,,認為文化相對于物質生產實踐具有派生性和次生性。由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經濟比較落后基礎上展開,,總的說來在過去時間內,,相對于經濟建設,我們對文化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文化領域的問題思考和用力不夠,。
而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礎上,,經濟和文化的辯證關系更加明晰,,文化的先導性作用更加突出。人們逐漸認識到,,除思想理論外,,經濟社會領域中諸多問題,也必須借助于文化發(fā)展才能解決,。十九大的戰(zhàn)略意義在于勾畫了本世紀中葉實現民族復興的清晰路線圖,。十九大報告對于文化問題的思考和探討,也是在民族復興目標的框架內?!拔幕d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边@是在民族復興的戰(zhàn)略層面思考文化,,并將文化置于前所未有的戰(zhàn)略地位,明確提出了文化復興是民族復興的重要表現,,同時也是民族復興的重要條件,。
同時,十九大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實現文化復興作了全方位部署,。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正確處理一系列文化關系:必須正確處理意識形態(tài)和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關系,,一方面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導權”,,建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另一方面又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激發(fā)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必須正確處理文化產業(yè)和文化事業(yè)的關系,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給人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必須既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又要大力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還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繁榮發(fā)展社會主義文藝作為重要內容,。(李元旭)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