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鐘出土現場,。
M3011墓出土的蟠龍鼓座,。
刻有“衛(wèi)侯之”字樣的編鐘,。
還記得嗎?去年這個時候,,塔兒山下,、汾河東側,,唐堯故地襄汾縣陶寺鄉(xiāng)那個匪夷所思的考古發(fā)現:墓主人身懷六甲抱憾離世,,8個月的胎兒還未見到這個世界的美好,就與母親長埋于地下,。
2000年前的女性墓葬,,墓室竟然比男性墓葬還大,其厚葬禮遇也許表達了夫妻之間深厚的愛情故事,。
2017年隆冬,,女性墓葬旁的一座男性墓葬也被發(fā)掘,通常這樣形制的“對子墓”被認為是夫妻二人并穴而葬,,如果男性墓主人尸骨尚存,,或許能用科技考古的方式,來一場跨越時空的親子鑒定,。
隨著陶寺北墓地考古工作的進行,,新的謎團又出現了。2018年1月26日,,在男性墓主人的墓室內,,竟然發(fā)現了一套衛(wèi)國的編鐘,,編鐘上還刻著字……
石破天驚!根據這套衛(wèi)國編鐘,,是否可以判斷墓葬年代,?根據那些字,墓主人的身份能否揭開,,那段蒙塵往事是否能夠清晰講述,?
2018年新年伊始,陶寺北墓地考古工作又將帶給我們什么樣的驚喜和收獲,?
衛(wèi)國編鐘驚艷現身
1月26日,,襄汾縣的冬雪還未消盡,站在陶寺北墓地的空地上,,西北風呼嘯,,站久了不免要打個寒戰(zhàn)。在這座等待親子鑒定的,、名為M3011的男性墓室內,,豐富的隨葬品不斷給考古工作者帶來驚喜,他們也一刻不能停歇,?!翱炜矗@編鐘上有字……”考古工作者們興奮不已,,現場一片沸騰,。從2014年發(fā)掘啟動,到如今,,考古人都盼著陶寺北這座“邦墓”中能發(fā)現文字的蹤跡,,這對于重現距今2000多年的歷史,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如今,,青銅器上終于出現了銘文,這怎能不讓人歡呼雀躍,?歷史的真相,,似乎離考古人越來越近了。
當M3011最初被發(fā)掘時,,陶寺北考古墓地領隊,、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王京燕是有些“心涼”的。在這個墓中,,有個長2.3米,、寬約1米的盜洞?!疤账卤蹦沟鼐褪且驗楸I掘嚴重才被發(fā)現的,。恨死這幫盜墓賊了,。”王京燕憤慨地說,。不過當墓葬內的積石被層層移除后,,還是讓人眼前一亮:內棺上的紅漆顏色鮮艷,棺槨之間的漆器雖擠壓變形,,但漆皮卻深深嵌入到了周邊的泥土里,,紅、黑色的漆繪圖案看上去十分精美,。最讓人嘆為觀止的是,,墓室內的青銅器,多層疊摞,,清晰可見,,有11件銅鼎、2件銅壺,、2件銅鑒,、1件蟠龍鼓座,底下還壓著镈,、甬鐘,。按照喪葬禮制可知,男性墓主人在當時應是大夫級別,,地位很高,。
在清理墓室過程中,最搶眼的是那件蟠龍鼓座,,它不僅體量大,,而且造型非常精美,三條龍盤旋而上,,龍首交匯一處,?!霸谕谀乖嶂?,出現鼓座的并不多見?!币恍┮姸嘧R廣的考古人也開始興奮了,,當然,也有一些感慨,,因為正是這件蟠龍鼓座救了M3011墓,。“這件鼓座體量非常大,,盜墓賊打的盜洞正好在鼓座的一側,。鼓座比盜洞大,,不好搬出去,也擋住了其它的青銅器物,,才沒有被盜走,。當然也不排除一些小的青銅器被盜墓賊拿走?!蓖蹙┭嗾f,。
“這件編鐘的紋飾好像不是晉國的?”清理仍在繼續(xù),,一個年輕的工作者,,看到了被壓在最底下的青銅編鐘??蔀槭裁催@個編鐘的紋飾和其它青銅器不一樣,?帶著好奇心,這名年輕人趴在地下,,仔細看起了編鐘的紋飾,,這一看看出了驚喜,“快快快快,,這編鐘上有字……”年輕的考古工作者聲音有些急促,,他太明白了,能在墓葬中發(fā)現“字”,,太稀缺,,太珍貴了。
通過科技保護人員的妙手處理,,編鐘上的字逐漸清晰起來,,“衛(wèi)侯之孫申子之子書”。
編鐘背后的種種疑團
衛(wèi)侯是誰,?為何衛(wèi)國的編鐘出現在晉國大夫的墓中,?雖說通過考古,我們可以“穿越”歷史,,感知曾經歲月的文明,,但是線索太少。
“去看看別的編鐘……”在M3011墓中,,共發(fā)現8件編鐘,,當工作人員清理其中最大一座編鐘時,還發(fā)現了文字,,可是字的辨識度不高,,而且有些古文字,現場無法破譯。
就是這9個字,,帶來一些關于墓主人的線索,,但也帶來了更多的疑問。首先,,衛(wèi)國當時在河南,,為何他們制作的編鐘會到了山西?其次,,“衛(wèi)侯之孫申子之子”是誰,?第三,這套編鐘和墓主人有何聯(lián)系,?
讓時光倒回到兩千多年前,,春秋早中期的晉國是一個新興的大國,從經濟實力到軍事實力,,都已經顯現出在北方傲視群雄的雛形,。周邊的小諸侯國,都會和晉國友好,,處在內亂中的衛(wèi)國在當時應該會有很多需要仰仗晉國之處,。
那么問題來了,這套原本屬于衛(wèi)國貴族的編鐘為何會放在晉國大夫的墓葬中,?按照古人的喪葬禮儀,,人們去世后,會把生活中的實用件放入墓中,,這套編鐘就屬于實用件,。但是,它是如何到了墓主人的手中,?
如果從“衛(wèi)侯之孫申子之子書”上分析——這話聽起來比較拗口,,但據專家透露,這就是當年稱謂的一種方式,。用白話來講,,就是“衛(wèi)侯的孫子、申子的兒子,?!薄谛l(wèi)國歷代諸侯的子孫中,確實有人名為“申”,,申后來也當了衛(wèi)侯,,史稱“衛(wèi)戴公”。衛(wèi)戴公是衛(wèi)國第19代國君,,衛(wèi)宣公的孫子。他死后他弟弟繼位,史稱“衛(wèi)文公”,,這位名叫“申”的衛(wèi)戴公有沒有子嗣,,缺乏記載,但按照編鐘上的文字,,很明顯是有的,,且有實力鑄造編鐘。
衛(wèi)戴公的祖父衛(wèi)宣公以后,,衛(wèi)國長期內亂,,與衛(wèi)戴公平輩但比他早當衛(wèi)公的衛(wèi)懿公又因為國人的反對,被戎狄滅了國,。這期間,,衛(wèi)國的君臣,曾經四處流散,。文獻中甚至說有不少人寄居在當時的曹國,。我們不知道陶寺北墓地發(fā)現的衛(wèi)戴公兒子鑄造的編鐘是否就是在衛(wèi)國內亂時期流入晉國的。也許,,這套編鐘是內亂流亡中的衛(wèi)國貴族向晉國表達臣服,、祈求保護的證物之一?那么這套編鐘來到晉國的年代應該遠遠早于衛(wèi)戴公在位(公元前660年)的年代了,。
衛(wèi)國“申子之子”的編鐘為何會到了晉國大夫的墓中,?也許,來自于晉國國君的賞賜,,作為家傳的珍藏一直流傳到他手上,,又或者,作為當時珍貴的禮器,,編鐘是貴族之間交往很拿得出手的禮物,,這套編鐘也許曾輾轉多處,最后才到了墓主手中,,他身份貴重,,交際圈遠至各國王室,得到這套編鐘也并非不可能,。如果這樣的話,,其中的巨大空白更是惹人遐想。
當然,,這些都是一種猜測和推斷,,僅憑9個字,不足以呈現完整的歷史,,只有等待8個編鐘完全清理出來,,才有可能揭開一段塵封的往事,呈現一段關于衛(wèi)國的歷史。但唯一能肯定的是,,M3011的墓主位高權重,,如果墓主人人骨尚存的話,關于他的親子鑒定也會如期開展,。
專家學者還會對相關問題作進一步的探討,。M3011墓還會帶來哪些驚喜?這些疑團是否能夠揭開,?本報將持續(xù)關注,。
本報記者 孫軼瓊
責任編輯:鞏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