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明
家在哪里?當兵第一天排長便告訴我們:“咱們軍人是四海為家!”我客居異鄉(xiāng)33載,不僅有第二,、第三故鄉(xiāng),,而且有第四、第五故鄉(xiāng),,但我卻一直執(zhí)拗地認為,,家在老屋。因為,,那里才是我真正意義上的家啊!
老屋是我的誕生之地,,是我人生的起點,也是先世人生的終點,。不是么?順著老屋門前芳草萋萋的那條土路望去,,一片土堆映入眼簾,。那是墳?zāi)梗菭敔?、奶奶,、母親等先人安息的地方,是一代人接著一代人做的持續(xù)的夢,。
有了老屋,,田野才凸現(xiàn)遼闊;有了老屋,家園才屬完整;有了老屋,,我們才顯得年輕,。老屋,是我心中一個永恒的情結(jié),。靜寂的夜晚,,每每思念老屋的時候,腮邊總會掛有一顆顆晶瑩的淚珠,,打濕那座小小的村莊,。伴著窗外一陣緊似一陣的風聲,我仿佛聽見了父親母親一聲聲回歸老屋的呼喚,,越是遙遠,、越是揪心、越是抒情,。
我腳下穿的這雙皮鞋,,已不再是母親在老屋就著小油燈微弱的光線,一針針,、一線線縫制的那雙千層底,,但我卻永遠也忘記不了20多年前的那個除夕之夜。黎明時分,,當我從伯父家喝完守歲酒回到家,,透過窗戶看見母親仍坐在土坑上縫制布鞋的不倦身影,我流淚了,。母親啊,,您為兒子操勞的太多太多了,而兒子回報您的卻是太少太少了,。我本欲進屋勸阻母親,,可深知母親脾氣的我還是止住了腳步。大年初一的早晨,,我剛進入夢鄉(xiāng),,母親就把我叫醒,一雙棉布鞋遞到面前:“快試試合腳不?穿上布鞋又輕快又暖和,?!蔽乙辉?,正合腳。穿著新布鞋,,我孩子似的在老屋里走來走去,,口中不停地贊嘆:“真輕快,,真暖和!”母親疲倦的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當兵的我,身居都市,,更覺老屋是一道亮麗的風景,。早春的陽光里,走進那座老屋,,在渴望團聚的囈語中,,尋找童年放飛的鴿子。整整綠色的軍裝,,雙手托起一輪朝陽,,在綠色的年輪里燃起摯情,我所擁有的理想便從老屋注視的目光中升騰;驕陽穿透小院里的樹叢,,把一縷光線投進老屋,,我看見母親揮汗如雨地穿針引線,在回眸一笑中,,掩飾著母親永不可破的堅毅,。生命的音符跌宕起伏,在火熱的夏日里,,蘊藏著無數(shù)的色彩:紅的,、紫的、綠的,、藍的,、白的、黃的,,還有老屋那迷人的風韻;伴著風的走向,,季節(jié)漸漸沉寂??衫衔輩s成了一首歌,,一首歡慶豐收的歌。打開老屋的每一扇門,,都能看到盛滿糧食的囤,、裝滿棉花的包,我便在這喜悅的氛圍里讀懂老屋的厚重,。老屋也用燦爛的希冀,,在這成熟的日子燃起照亮前程的火把;下雪了,,飄泊在外的我,一頭鉆進那座老屋,,圍爐而坐,,聽父親母親講述我童年的故事,老屋就更充滿溫暖的魅力,。
一步一回頭,,踏上回歸的路程,我的心中卻依舊裝滿老屋的溫情,。盡管山水阻隔,,我總覺著走不出老屋的視線,走不出那份癡情的牽念,。老屋,,讓我所有的故事重新開始;老屋,讓我的記憶常想常新,。特別是年根兒,,我總想攜妻帶女奔向老屋,用心把老屋裝點得富麗堂皇,。何故?只因我覺得年不在城里,,年在鄉(xiāng)下;家不在高樓,家在老屋,。雖然城里風情萬種,,可那上了防盜鎖的門,永遠也不會像鄉(xiāng)下人那樣有一種充滿溫情的表達;雖然高樓巍峨壯觀,,可那只“貓眼”,,永遠也不會洞穿坐井觀天、彼此孤獨的心靈,。在老屋過年,,我寧愿花二三天的時間,把一年積存在老屋的灰塵打掃干凈,,然后去購置年貨,,去張貼春聯(lián),去加入拜年的隊伍……在城里過年,,哪怕用一天的時間去擦拭,,我都嫌累。兩種地方,,兩樣心情啊!
老屋,,是心神的供奉,是感情的歸真,。老屋就是家,,家就在老屋,。老屋啊,你是我永遠牽念的地方!
(原載《山西日報》時尚周末2003年11月7日,,《臨汾日報》副刊2003年11月9日,,《臨汾廣播電視報》副刊2003年11月10日,2004年8月,,在第二屆全國“蓓蕾杯”詩文大賽活動中,,榮獲三等獎,收錄由《中國和平出版社》出版的《盛夏的果實》一書)
虹全點評:
拜讀王老師的“家在老屋”,,可用四個字來概括:情真意切!
散文創(chuàng)作,,是一個不斷感悟的過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創(chuàng)作風格,,我讀王老師的這類將個人的人生閱歷、經(jīng)歷,、體驗,、情感、認知,、積累,、世界觀、方法論等研成細末,,融匯起來,,化為瓊漿,鑄成“真善美”的文字作品,,總能豐富和營養(yǎng)自己的情感世界,。
“老屋”是一個寫不完的題目,但要寫好也是很不容易的,。我贊賞王老師的這篇佳作,,主要是他與眾多的一般般回憶、記事不一樣,。他講究散文的“密度”和“純度”,。
“家在老屋”在有限的千字文中,展現(xiàn)出的是把老屋作為人生的起點,、愛的情結(jié)和行走,、成長、“衣錦還鄉(xiāng)”回歸的牽念,,以及戎馬生涯,、搏擊人生的精華篇章。這是創(chuàng)作的容積率,,文字的分量,,體現(xiàn)的是散文的“密度”,。而要在如此短短的幾分鐘,令讀者汲取一塊精神面包和能量,,是相當難的事,。
“老屋,是心神的供奉,,是情感的歸真,。老屋就是家,家就在老屋”,。文本諸如此類的語言,、情感、思想及修辭,,純凈,、純潔、利索,,如金子般純粹,。可見作者經(jīng)反復(fù)打磨和提煉,,是下真功夫,、苦功夫的;文章是用心用情寫滿的,不是湊長的,。情要真,,意要切。情滿了,,散文的思想就會說話,,哪怕只是白描的手法。
這些就是我推薦本文為精華的理由,。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