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恐“紅”心理 積極應對霧霾
——訪市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自動監(jiān)測室主任段麗琴
記者 王小庚
11月30日,,就廣大市民關心的重污染天氣有關情況,,本網(wǎng)記者采訪了市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自動監(jiān)測室主任段麗琴。
記者:11月30日下午,,臨汾迎來了久違的“艷陽天”,,大家普遍感覺空氣質量較前幾天好了許多。但與此同時,,市政府將之前發(fā)布的重污染天氣預警等級由橙色提高為紅色,,應急響應措施相應由二級調整為一級,許多市民都有些困惑,,請您談談這方面的情況,。
段麗琴:你這個問題很好,確實也是許多市民朋友非常關注的,。我首先說一下什么是重污染天氣預警,。準確地講,應該叫做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機制,,也就是在霧霾肆虐的時候,,政府如何預防、預警和應對重污染天氣,從而最大限度降低霧霾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眾身心健康,。預警等級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分別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標示,,一級為最高級別。我們再來看為什么有藍天,,市政府還要提高預警等級,。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看。一個方面,,當前PM2.5的一個主要的成因是煤煙污染,,包括工業(yè)、企業(yè)用煤和居民用戶燃燒散煤,。市委,、市政府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工業(yè)企業(yè)限產停產、市區(qū)煤煙污染治理,、配送潔凈焦和機動車限行等等,,這是比較有針對性的。從監(jiān)測情況來看,,進入11月以來的霧霾過程污染物累計速度相對緩慢,,說明我們幾次的預警以及采取的措施發(fā)揮了一定效果。另一方面,,到了重污染天氣的中期,,也就是出現(xiàn)連續(xù)性霧霾天氣后,二次污染物的累積會增加,,包括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還有一些揮發(fā)性有機物,,會加速形成顆粒物,。氣象部門預計,從12月1日到4日,,我市氣象條件將極為惡劣,,不利于污染物擴散,。而這些二次污染物形成需要時間,,所以我們及時啟動紅色預警,,既是專家研判會商的結果,,更是對接下來幾天空氣質量走向的一個預測,。也就是說,,不能認為今天是藍天,,就不應該啟動對未來幾天的應對措施。這也表明市委,、市政府將采取更強硬、更有力的措施應對重污染天氣,。所以,,市民朋友不必有恐“紅”心理,,實際上,,我們在前幾天橙色預警時,,已經(jīng)采取了一些紅色預警的應急措施。所以,,各級教育機構要正常安排學生上課,只是要取消戶外活動,。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要保持正常工作秩序,。
記者:通過您這兩次的介紹,,我們大家確實看到了政府部門的努力,,但部分市民還有些懷疑,,這些應急措施的效果如何?
段麗琴:說到這個問題,不少人感覺,,冬季里,,從藍天到污染,,往往只需要一天時間,,反過來,,一場大風、一場大雪也能把我們從霧霾中解放出來,。這種感覺并沒有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這個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目前我們整個北方地區(qū)大氣污染物的排放總量實在太大,對不利擴散的氣象條件“感受”非常敏感,。坦白地講,,這些應急性的措施,,只能起到降低污染濃度峰值和污染影響的作用,,今天發(fā)布預警、啟動應急,,兩三天后霧霾就遠離我們,,這是不可能的,。但我們不能因為這樣就坐等刮大風,、下大雪,,一旦發(fā)生了這樣的污染天氣,我們還是必須按照應急預案的要求,,啟動相應的措施,。同時,市委,、市政府把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作為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做出了一系列戰(zhàn)略性決策部署,,我相信,,隨著這些舉措的逐步實施,,通過我們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我們一定能喚回藍天白云,,一定能守望好綠水青山,,讓我們大家一起為之奮斗!
責任編輯:實習生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