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記者 張春茂) 近日,家住市區(qū)五一西路的趙師傅收藏了一份特殊的契約,。這份契約為“草契”,,雖然紙張有些皺褶,但是保存基本完整,,文字大多清晰可辨,記錄了民國年間的土地買賣,。
這張“草契”是趙師傅從萬寶泉古玩市場淘來的,,當時與該“草契”一起擺放的還有許多清代末期至民國期間的各種契約。趙師傅之所以選擇這張“草契”是因為其保存完整,,內(nèi)容較為清晰,,而且記錄的是臨汾本地的內(nèi)容。
趙師傅收藏的這張契約上有“草契”兩個大字,,內(nèi)容從右到左依次填寫,。通過“草契”內(nèi)容可以得知,交易的這塊土地位于“村東走馬地里一段”,,土地面積為“六畝捌分三厘”,,該地為“南北畛”,即南北走向。這塊土地的界限為“東至左小長,,西至左寬鎖,,南至業(yè)主,北至渠,?!碑敃r的交易價“言明時價洋捌元”。為避免糾紛,,草契”規(guī)定:當日錢業(yè)兩交,,各無異說。并且明文寫到:自成交之后”,,如有糾紛,,由賣主一面承擔,與買主無相干,?!弊詈筮€有“空口不憑,立賣契……”等文字,。
交易時隨帶“舊契”原根”,,并且寫有當時的參與人員,公證人”一為“左聘卿”,,另一人為“左邦彥”,,說和人”一為“左秉章”,另一人為“左登杰”,。此外還有“產(chǎn)鄰”書契人”等,。契約簽訂時間為“中華民國十八年七月初四日”,立契人為“左建德”,。在這份“草契”上,,還有四個非常明顯的紅色方形印章,其中兩個印章上可以清楚地辨認出“臨汾縣xx印”等篆書字樣,。
“這雖然是一份‘草契’,,但考慮非常周詳?!壁w師傅介紹,,這份‘草契’記錄了當時的‘臨汾縣’即現(xiàn)在堯都區(qū))民間土地交易的形式,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p>
責(zé)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