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明天一大早就要啟程回家了,!8月13日,,當(dāng)臨汾市社會救助中心工作人員再次到堯都區(qū)福利老年公寓看望流浪到我市的老人付會中(音)時,,老人非常高興,。
市社會救助中心主任馮建廷介紹,老人自稱付會中,,1934年出生,,今年83周歲,1月6日流浪到我市,,被洪洞縣民政局的工作人員送到市社會救助中心,,安排在堯都區(qū)福利老年公寓生活。期間,,老人對自己的身世與經(jīng)歷諱莫如深,,加之由于口音問題交流困難,工作人員曾按老人提供的地址送他到晉中,,但是當(dāng)?shù)夭闊o此人,,無法接收,又將他帶回,。之后,,救助中心工作人員多次與老人溝通,安撫他的情緒,,老人逐漸解開了心結(jié),,不久前,老人終于說出了自己家的詳細(xì)地址及家庭情況,,表示愿意回家,。
經(jīng)救助中心與付會中家人聯(lián)系,終于落實了老人的身份,,雙方商量好于8月14日送老人回家,。
13日下午,救助中心工作人員再次到老年公寓看望付會中,,老人正坐在樓道里聽收音機(jī),,得知明天就要回家了,老人十分高興,,特別感謝幾個月來救助中心及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員對他的照顧,。
在記者的詢問中,,付會中簡單說了一些自己的情況:他于1955年從老家河南商丘參軍入伍,因是高中畢業(yè),,部隊重點培養(yǎng)他,,送他上了軍校,取得大專文憑,。1963年8月30日離開部隊后,,被分配到太原市工作,1985年因故離開單位,,自己到社會上闖蕩,。老人有一子四女,在外闖蕩多年,,他也曾多次回家,,最后一次是1986年。
離家多年,,付會中不時往家里寫信報平安,,但是,卻不曾留下自己的地址,,關(guān)于從1986年至今的經(jīng)歷,,老人三緘其口,不愿談及,。
當(dāng)問及為什么要到洪洞時,,付會中說,他到洪洞只是路過,,他是想借道洪洞,、侯馬,,然后到運(yùn)城市平陸縣尋訪自己的老家,,因為他的姓氏源于平陸的清河:我們姓氏的通用聯(lián)是‘清河世澤,版筑家風(fēng)’,?!睘榱舜_切,記者請老人寫下了這八個字,。
經(jīng)進(jìn)一步查詢,,記者了解到,傅氏宗祠“清河堂”通用堂聯(lián)之一為“版筑家聲遠(yuǎn),,清河世澤長,。”與老人所寫的“清河世澤,,版筑家風(fēng)”十分相近,;且傅姓源出有五,,其一為出于殷商名相傅說(Yuè音悅)的后裔。
據(jù)《史記·殷本紀(jì)》和《通志·氏族略》所載,,商高宗武丁在位時,,國勢衰微,于傅巖(今山西省平陸縣東南)找到說,,說幫助武丁興國,,修政行德,使天下大治,,說的后裔以其居地為姓,,形成傅氏。由此可以判斷,,老人并不姓“付”,,而是同音不同意的“傅”。
80多年滄桑,,30多年漂泊,,老人的心里一定有著不足為外人道的心酸與無奈。不論如何,,回家,,總歸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14日一大早啟程,,老人終于回家了,!
記者 韓曉芳
責(zé)任編輯:席沛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