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守信 孝老愛親
十幾年前,面對突如其來的巨額貸款,,她沒有逃避,,沒有抱怨;十幾年來,,她節(jié)衣縮食地還貸,,她用行動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她就是吉縣屯里鎮(zhèn)太度村婦女公維玲,。
公維玲堅持替公公還貸的事跡,,感動了許多人,。今年6月份,,她被臨汾市文明辦評為“首季臨汾誠實守信好人”,,成為我市文明和諧家園里綻放的一朵絢麗花朵。
勇于擔當 把公公的貸款轉到自己名下
公維玲出生在吉縣屯里鎮(zhèn)桑峨村,,今年48歲,。她的父親是一位人民教師,在三尺講臺辛勤耕耘四十余載,;她的母親是農家婦女,,勤勞善良寬厚撲實?!白鋈艘哉\為本,,以信為天?!睆男「改傅慕陶d在公維玲的心中深深扎下了根,。初中畢業(yè)后,她在本村擔任了代課教師,,多年來,,無論教小學還是帶幼兒,她都言傳身教,,教育學生要做誠實守信的好孩子,。
1991年,公維玲與太度村村民趙德仁的獨生子趙立新喜結良緣,。正是從那年開始,,太度村每年九九重陽節(jié)統一給村里的老年人過生日,評選“好媳婦,、孝順子女,、和睦家庭”,表揚先進,,激勵青少年傳承孝老愛親好傳統,,樹立文明和諧新風尚。剛過門的新媳婦公維玲對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對誠信有了新的認識,,懂得了如何做一個孝老愛親的好媳婦,。
隨著時間的推移,,三個兒子相繼降生,公維玲教書育人,,撫養(yǎng)孩子,,料理家務,,照顧公婆。丈夫發(fā)揮特長,,修理機械,,耕田種地,,打工賺錢,小日子過得安穩(wěn)幸福,。
然而人生總會經歷些風雨,。1993年,公維玲的公公在吉縣信用社貸了一筆款和朋友合資購買推土機,。由于經營不善,,不但沒掙到錢,還欠了很多債,,信用社的貸款一直未還上,。
起初,老人一直瞞著兒子和兒媳婦,,到了2007年,,貸款連本帶利息累計8萬余元,沉重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使本來就少言寡語的公公更加孤僻,。
剛知道老人在信用社有貸款時,,公維玲一時難以接受,后來看到信用社工作人員上門催還貸款時,,公公自責,、愁眉不展的樣子,她對老人的關愛之情油然而生,。她說:老人留下的是咱的,,欠下的也是咱的。作為兒女孝順老人,,就要為老人分憂解難,。
村里胡祖金老人為了公益事業(yè)能慷慨解囊,蘆來柱為了贍養(yǎng)養(yǎng)父母能放棄老家舒適生活,,我和立新難道就不能替老人還債嗎,?”有了這樣的想法,公維玲毫不猶豫地對公婆說,,爸,、媽,您二老不要擔心,,貸款我們還,!”就這樣,她打電話與在外地打工的丈夫商量,,把公公在信用社的8萬余元貸款全部轉到自己名下,。丈夫一時回不來,她就自己到信用社辦理了手續(xù)。
重諾守信 與丈夫負重打拼積極還貸
8萬余元對于一個普通的農村貧困家庭來說,,是沉重的負擔,。那時,公維玲和丈夫辛辛苦苦打拼一年,,也只有一萬余元的收入。既要維持全家人的基本生活,,還得供三個孩子上學,,以及種地買種子、化肥等,;再加上還貸,,公維玲夫婦每年都是入不敷出。
更不幸的是,,2008年婆婆心臟病加重,,住院治療花費3萬余元;2009年2月婆婆去世后,,公公難以承受打擊,,9月腦血管雙側堵塞,昏迷不醒,,住院治療又花費了兩萬余元,,雖保住了命,但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舊貸未還,,新債又來。
既要掙錢還貸又要照顧癱瘓老人,。重重困難像巨石一樣壓在公維玲和丈夫肩上,。然而,面對困難和壓力他們毫不動搖,,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和頑強拼搏的精神與命運抗爭,。公維玲斬定截鐵地對丈夫說:雖然咱是普通老百姓,但是說出的話,,絕不能反悔,。既然咱把父親的貸款轉到了自己名下,就是砸鍋賣鐵,,也要兌現承諾,!”公公病重,家里離不開人,,公維玲和丈夫一邊照料老人,,一邊經營自家的11畝承包地。她在學校做代課老師,,月工資不高,,她一分錢也舍不得花,,全部積攢起來還貸。2011年,,公維玲讓丈夫外出打工掙錢,,自己堅守在家里,一個人干三個人的活兒,。由于自己的事情多,,怕耽誤教學任務,她請求學校領導將自己轉崗為學校的炊事員,。這樣,,她便一天要做6頓飯,家里學校各3頓,。除了學校的工作,,回到家里,她還得照顧公公,,給老人端茶送飯,、洗漱喂藥,攙扶老人到屋外活動,、曬太陽,。
經常是晚上別人都睡了她才騰出手洗衣服,夜里12點前從未睡過覺,。
2014年公公去世,,公維玲就利用假期外出打工。2016年暑假期間她在一家大酒店干了一個月勤雜工,,掙了1000余元,。雖然辛苦,但一想到又能多還1000元的債,,她就又有心勁了,。
為了償還貸款,這幾年,,公維玲工資雖然漲了,,但她沒有給家里添置一件家具,沒有給自己買過一件新衣服,,只有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才買點肉,,讓全家人改善一下生活。有段時間,,公維玲發(fā)現孩子們手上老蛻皮,,詢問大夫,大夫說是缺營養(yǎng),給孩子吃點好的就補起來了,??扇兆舆^得實在艱難,她哪里有錢給孩子們改善生活,?每當說到這些,,公維玲就潸然淚下。
十幾年來,,公維玲和丈夫努力打拼,,節(jié)衣縮食,已連本帶息償還信用社貸款12萬元,,現在還剩兩萬余元,明年就可以全部還清了,。
言傳身教 用行動教育孩子傳承誠信家風
拮據的生活讓孩子們變得早熟,、懂事。為了給家里減輕負擔,,公維玲的三個兒子初中畢業(yè)后都放棄了學業(yè)外出打工,。
每每想到這些,公維玲總是愧疚地說:對不起孩子,,沒有讓他們繼續(xù)上學,。”孩子們看到母親早出晚歸,,身心疲憊,,但從不叫一聲苦,也從未說過一句怨言……他們默默地將父母的辛勞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母親誠實守信,、孝老愛親、勤儉節(jié)約,、寬厚包容的美德,,像陽光雨露一樣滋潤著孩子們的心田。他們從小懂得了孝老敬老,,懂得了為父母分憂,,懂得了責任擔當,懂得了靠辛勤勞動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
為了給家里減輕負擔,。公維玲的大兒子外出打工的第一份工資全部交到媽媽手中,讓媽媽還貸,;二兒子入伍后,,把民政部門每年發(fā)的12000元補助全部寄回家里,自己分文不留;三兒子在河津打工,,每次回家都把積攢的工資交給母親,。
一次,公維玲在電話里無意中得知三兒子臨走時把身上僅有的600元錢全留給了自己,,回單位只好向朋友借錢買車票時,,頓時淚水奪眶而出。她既心疼又高興,,心疼的是兒子為替家里排憂解難,,自己受委屈,高興的是孩子們一個個長大了,,懂事了,。
現在公維玲的大兒子已被招聘到一家發(fā)電廠當工人,有了穩(wěn)定收入,;二兒子已轉為合同兵,;三兒子也有很好的發(fā)展,這讓她看到了希望,。更讓她欣慰的是,,在她多年遇到困難的時候,親戚,、朋友,、村鄰都伸出過溫暖之手,幫她渡過難關,。公公病重期間,,同村居住的表嫂,看她里外操持,,忙不過來,,就經常在自家做好飯菜送到她家。
其他叔伯兄弟們看她春種秋收人手不夠,,就主動前來幫忙,。還有學校的老師們,經常幫她打掃廚房,,讓她早點回家照顧老人,。特別是村里的退休醫(yī)生胡彥忠,堅持數年給她公公打針,、輸液,、針灸,從未要過報酬……吉縣屯里鎮(zhèn)太度村村委會主任支永亮說,,公維玲是他們村的好媳婦之一,,她十幾年如一日替公公還債的事跡感動了許多人,,周圍十里八鄉(xiāng)的群眾都知道她的事跡,許多人在她的感召下,,加入了積極創(chuàng)建和諧文明家庭的行列,。2013年、2014年,,公維玲連續(xù)兩年被村里評為“好媳婦”,;2016年“村德村史館”制作版面宣傳她的事跡,教育激勵下一代,;同年,,她被吉縣縣委、縣政府評為“誠信吉縣人”,;今年6月份,,公維玲又被臨汾市文明辦評為“首季臨汾誠實守信好人”。
“想到自己馬上就能還完債了,,心里特別激動,,這塊大石頭終于可以放下了……”公維玲說,現在的農村越來越好了,,光伏發(fā)電進村落地,,鄉(xiāng)村旅游蓬勃興起,,蘋果產業(yè)形成規(guī)模,,大棚蔬菜種植卓有成效……身為農村人,她看到新的希望?,F在三個孩子都到了結婚的年齡,,她希望孩子們都能找個賢惠的好媳婦,繼續(xù)將誠實守信,、孝老愛親的中華美德傳承下去,。
記者郝海軍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