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在北京國家博物館舉行的“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上,參觀者在“郭大拿”的照片前拍照,。 王中生 攝
臨汾新聞網(wǎng)訊 一位小伙子,笑容燦爛,,雙手捧著厚厚一沓網(wǎng)店發(fā)貨快遞單,。
一名記者,一聲快門,,定格下了這令人喜悅的瞬間,。
這幅照片,此時,,正在北京的國家博物館里“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展出,。國家博物館配文:山西省古縣五馬嶺村民郭朋朋身殘志堅,不向命運低頭,,在村里通了寬帶網(wǎng)絡后,,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賣核桃等土特產(chǎn),帶領(lǐng)村民致富,,村民們親切地稱他為“郭大拿”,。連日來,這場展覽已經(jīng)吸引了超百萬名觀眾參觀,,感受改革開放帶來的偉大變革,。
●照片里的故事
一個看起來如此普通的農(nóng)村小伙子,怎么就登上了國家級的展覽?這還要從照片里的故事說起,。
今年29歲的“郭大拿”,,本名郭朋朋,是古縣五馬嶺村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15年前,,郭朋朋得了“怪病”,一場高燒引起了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從此,,他雙耳失聰、四肢變形,、行動遲緩,,成了一名殘障人士,。醫(yī)生曾斷言,得這樣的病很難活過18歲,。
“當命運關(guān)閉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為你打開一扇窗”,不服輸?shù)墓笈笠恢眻允刂@樣的信念,。輟學后的他養(yǎng)過兔子,、養(yǎng)過雞,賣過電話卡,,有過微薄的收入,,也上過當受過騙,但卻從未放棄,。
2010年,,他用積攢的錢買了一臺電腦,接了寬帶,。一方面是想通過網(wǎng)絡了解自己的病有哪些好的治療辦法,,另一方面,他想繼續(xù)創(chuàng)業(yè),,養(yǎng)活自己,。郭朋朋注冊了自己的淘寶網(wǎng)店,專營當?shù)氐暮颂?、小米,、蜂蜜等土特產(chǎn);2014年,經(jīng)過4年的苦心經(jīng)營,,網(wǎng)店一年利潤8萬元;2015年,,一年間,僅僅核桃就在網(wǎng)上銷售了7噸;2017年,,網(wǎng)店的業(yè)務越做越大,,一年的銷售額高達230萬元,今年,,網(wǎng)上交易額100余萬元……鄉(xiāng)親們送他外號“郭大拿”,,他也成了古縣電商圈里名副其實的“大拿”。
“做生意講的是誠信,,有舍才有得”為了給自己的客戶提供最優(yōu)質(zhì),、最生態(tài)的核桃,郭朋朋多年來堅持自己找貨源,,一個人,,一輛摩托車,一家一戶地去山里收核桃就是他的日常,。
“我希望給我的顧客提供最原生態(tài)的土特產(chǎn)品,?!本褪潜е@樣的理念,他迎朝陽,、披晚霞,,寒來暑往……不知走過多少山梁溝壑,他的摩托車一年要更換4次輪胎,,這雖然增加了銷售成本,,也要付出更多的心血,但他的誠信卻贏得了許多回頭客,。經(jīng)過幾年的摸爬滾打,郭朋朋積攢了包括臺灣,、福建,、內(nèi)蒙古等全國各地3000多名穩(wěn)定的客戶,這讓他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同時,,也看到了網(wǎng)絡銷售的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
五馬嶺村地處偏遠,,大部分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守的老年人在家里無事可做,看到這種情況,,郭朋朋把這些老年人召集起來,,請他們來打零工,增加收入,,先后有100多位老年人和殘疾人在他這里得到了就業(yè)機會,。
在五馬嶺村黨支部書記李文燕的眼里,朋朋是一個有想法,、肯努力,、充滿正能量的人。她說:“我們農(nóng)村就需要這樣的年輕人,,小康生活才能有奔頭兒,。”
拳拳之心,,赤子情懷?,F(xiàn)在,朋朋和他的團隊主要從事核桃,、蘋果,、小米、小雜糧等特色農(nóng)產(chǎn)品的電商供貨服務,,平均每天包裹在兩千件左右,,采用的全是人工篩選分級,,這也給周圍的鄉(xiāng)親帶來了在家門口就業(yè)的機會。
郭朋朋說:“核桃,、蘋果,、小米賣出去了,鄉(xiāng)親們高興,,我也高興,。我未來的目標就是希望把網(wǎng)店做成品牌,讓我們大山里的土特產(chǎn)走向全國,?!?/p>
“看著你那么努力地生活,我覺得自己沒什么可抱怨,、頹廢和放棄的了,,‘大拿’,加油,,向你學習,。”通過網(wǎng)絡的力量,,郭朋朋的故事也深深感染著每一個人,。
山西省商務廳電商處一位負責人這樣感嘆:“大拿的故事,講述了國家改革開放給每個人帶來了發(fā)展機遇;郭大拿本人誠實守信,,不畏艱難,,體現(xiàn)了新時代青年的精神風貌,是新晉商精神的延續(xù);同時,,大拿的奮斗與成功對同齡人也是一種激勵,,值得為他點贊?!?/p>
●照片背后的人
“大拿真是不容易,,這些年不知道遭了多少罪才有今天?!?/p>
“大拿就是大拿,,常人都不一定能辦到的事,他行,?!?/p>
2015年12月的一天,臨汾日報社記者李虎威在采訪途中,,無意間聽到別人嘴里的“大拿”,,憑借多年豐富的采訪經(jīng)驗和一雙敏銳的“新聞眼”,他立刻萌生了想認識這位“大拿”的想法,。
“一個山里娃,,一個殘疾人,,一輛摩托車,一間網(wǎng)店,,身殘志堅,,不向命運低頭,我覺得這應該是一個鮮活動人的新聞素材,?!睉阎鴮π侣劰ぷ鞯臒o限熱忱和對“草根人物”的深深欽佩,李虎威當即和“郭大拿”取得聯(lián)系,,并開始了長達半年的溝通了解,。
“之所以要長時間的溝通,是希望對他能有一個更全面深入的認識,,想切身感受他的不容易,,想真正理解他的精神,想把這個人最真實,、最完整、最準確地通過文字和圖片表現(xiàn)出來,,激勵更多的人,。”這是一個新聞人認識郭朋朋的初衷,。
2016年夏季的一天,,李虎威冒著酷暑走進了五馬嶺村的一座小院,見到了郭朋朋,。朋朋整個人精瘦精瘦的,,卻很有朝氣。嚴重彎曲的手腳讓他做每一個動作看起來都比常人更吃力,。見到朋朋的第一天,,李虎威就坐上了他的沙灘摩托,陪著他一起去收蜂蜜,、收核桃,。走在朋朋寒來暑往、風雨無阻,,走了無數(shù)遍的山間溝梁……看著他以高于市場收購價的價格收下貧困老人的兩袋核桃后,,李虎威瞬間被這個身患殘疾的年輕人感動了:我愿盡最大的努力,把朋朋的事跡宣傳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
連續(xù)一個星期的時間,李虎威和郭朋朋同吃同住同勞動,,由于朋朋雙耳失聰,,溝通起來特別困難,,李虎威就在本子上寫一句讓他看一句、答一句,,整整寫滿了一個本子近萬余字,。
采訪回去后,李虎威一氣呵成,,寫了3000余字的通訊《尋找那扇窗的人》在《臨汾日報》頭版發(fā)表,,隨即又在《臨汾日報》四版以圖文的形式對郭朋朋的事跡進行了整版報道。稿件發(fā)表后,,郭朋朋的事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新華社、《山西日報》《三晉都市報》《山西農(nóng)民報》等媒體爭相報道,,引來了網(wǎng)絡媒體大量轉(zhuǎn)載,、轉(zhuǎn)發(fā)。
李虎威在自己的采訪心得中這樣寫道:“作為一名黨的新聞工作者,,心中必須裝著百姓,,只有撲下身子、腳踩泥土走到群眾中去,,才能寫出有血有肉的稿件,,才能拍出溫暖人心的照片。記者應當是時代的記錄者,,正因為有太多像郭朋朋這樣的人,,我們的新聞才更精彩?!?/p>
隨著影響力的擴大,,朋朋網(wǎng)店的生意越做越好,訂單越來越多,。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與李虎威分享他的喜悅:“虎威老師,,我的照片能在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展出,與您的付出是分不開的,,您不辭辛苦多次來到我們偏僻的小山村幫助我,,給予我關(guān)愛和溫暖,為我的產(chǎn)品打開了更大的銷路,,讓我們的百姓受了益,,我要為你點贊?!?/p>
郭朋朋,,一位殘疾人,乘著改革開放的“快車”,帶領(lǐng)百姓奔向小康,。
李虎威,,一名基層新聞工作者,用手中的筆和相機記錄著社會發(fā)展的偉大變革,。
穆青同志曾講:“勿忘人民,,因為我們的人民實在是太好了,太可愛了,。我們應該走到他們中間,,記錄他們的豐功偉績、英雄壯舉,,了解他們的呼聲,、意愿和要求,不關(guān)心人民疾苦,,永遠成不了一名好記者,。”
百姓為郭朋朋點贊,,郭朋朋為李虎威點贊,,我們更要為這個新時代點贊!此時,我們仿佛看到了無數(shù)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浪潮中奮勇搏擊的身影,。我們要為千千萬萬個敢于付出,、勇于奮斗的人民點贊!郭朋朋作為一名殘疾人,他的事跡能夠“走入”國博,,讓世人知曉并為之動容,,正是記者深入采訪后對時代圖景的剪影與留存,。
我們的時代需要“郭大拿”這樣的人,。
我們的時代也需要李虎威這樣的新聞工作者。
記者 景文婷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