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逐漸引起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學校本該是最陽光的地方,是孩子們成長的搖籃,,然而,,當種種欺凌行為不斷傷害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沖擊社會的道德底線,我們不禁反思,,是什么把孩子變得那般暴戾,?而那些遭受欺凌的學生,心理上遭受了嚴重的傷害,甚至不敢去上學,。到底什么是校園欺凌,?產(chǎn)生的原因是什么?面對校園欺凌,,我們應該怎么做,?日前,記者走進市人民檢察院,,就此問題向檢察官進行了采訪,,并整理了一些校園欺凌的相關內(nèi)容,希望引起各方關注,,杜絕校園欺凌,。
什么是校園欺凌——
校園欺凌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言語羞辱及敲詐勒索甚至毆打的行為等,。校園欺凌多發(fā)生在中小學校,其過程狀態(tài)頗為復雜,,會對欺凌者,、旁觀者、受害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影響其人格發(fā)展,。
校園欺凌的種類——
1.肢體欺凌:推、踢,、毆打,、搶奪、故意毀壞他人財物等行為,;2.言語欺凌:嘲笑,、羞辱、罵人,、說恐嚇威脅的話等,;3.關系欺凌:排擠孤立同學、傳同學的謠言,、污蔑同學等,;4.網(wǎng)絡欺凌:利用社交網(wǎng)絡傳同學謠言或恐嚇。
校園欺凌的原因——
校園欺凌的演變——
同學糾紛(偶然性,、玩笑性)
校園欺凌(惡意的,、持續(xù)的、可能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
校園暴力(惡意的,、惡劣的,、可能觸犯刑法)
校園欺凌的危害——
1.對欺凌者造成的傷害:(1)形成不良人格;(2)出現(xiàn)社會化障礙并因此形成惡性循環(huán);(3)觸犯法律。2.對受害者的傷害:(1)身心受到重創(chuàng);(2)形成不良人格;(3)逃學、厭學;(4)人際交往能力陷入惡性循環(huán);(5)轉(zhuǎn)化成施暴者,。3.對旁觀者的傷害:(1)身心受到傷害;(2)形成不良人格;(3)轉(zhuǎn)化成施暴者;(4)形成冷漠,、暴力的性格。
這些可能是校園欺凌的信號——
1.身體傷痕,,孩子身體表面無故出現(xiàn)瘀傷,、抓傷等人為傷痕。
2.孩子鞋子,、文具等物品經(jīng)常丟失或破損,。
3.索要零花錢增多,甚至偷竊家里的財物,。
4.回到家,,常常帶著傷心、沮喪的情緒,,很可能受到言語誹謗等精神傷害,。
5.孩子非常不想上學,甚至逃學,、裝病請假,。
6.拒絕談論學校里的事情和同學間的關系,言辭閃爍,。
7.攜帶或試圖攜帶“工具”(刀子,、棍棒等)去學校。
8.沒有好朋友,,獨來獨往,。
9.失眠、噩夢,、尿床等,。
建和諧校園,我們應該做點啥——
1.學校老師:(1)法治教育,,刻不容緩,。(2)主題班會,價值引領,。(3)適當懲戒,,促其反省。
2.家長:(1)建立信任,。贏得孩子信賴,,建立朋友關系,多和孩子溝通,,了解其生活,、學習情況及心理狀態(tài),。(2)正確引導。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是非觀,、愛好,、社交技巧及自信心、責任感,,引導其積極生活,、健康向上。(3)明確態(tài)度,。清楚地告訴孩子行為的界限,,表明絕不容許欺凌、暴力行為的堅決態(tài)度,。(4)如果孩子是欺凌者,,安排適當有效的懲罰,培養(yǎng)其責任心,。(5)如果孩子是受害者,,確認學校對事件的處理結果和態(tài)度,督促學校正確懲罰,、處理欺凌事件,。(6)和學校老師保持聯(lián)系,共同應對欺凌事件,,矯正孩子不良行為,保護受害孩子,。
3.學生:(1)增加法律知識,,培養(yǎng)法治意識,常懷感恩之心,。(2)結伴而行,、不走夜路,低調(diào)學習,、不惹是非,,減少被害可能。(3)謹慎交友走正道,,不交不該交的朋友,。(4)不貪財、不沖動,、不虛榮,,學會排解不良情緒。記者 白潔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