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縣一所學校的校長開設了與“問題生”的QQ熱線。經過一個學期的對話,,他發(fā)現(xiàn),,每一個“問題生”的背后一定有一個問題家庭,,孩子出問題了,,根卻在家長身上,。所有問題生“生病”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愛,。而“問題”的最直接癥狀表現(xiàn)就是叛逆,。
例如有一個內向的女孩,,平常不言不語的總是封閉自己,可是某一次同學一句無心的話惹得她勃然大怒,,表現(xiàn)得很煩躁,,幾乎和同學打起來。校長與這個女生進行深談,才得知女孩的父親為人粗暴,,經常因為高考給她施加壓力,,再加上她遭遇早戀問題,互相疊加,,讓她難以承受,,又無人可訴。這次同學一句無心的話戳到了她的痛處,,因而忍無可忍,,覺得只有和同學打一架才能解心頭之痛。病因找見了,,校長找到了女孩的父親,,和他進行了一番深談后,他改變了平常的態(tài)度,,保持了一個接受與開放的態(tài)度,,耐心地和女兒溝通,不再對她施加壓力,,而是平靜地在生活中關心她,、鼓勵她,女兒的情緒大為好轉,,人也活潑開朗了,。
法國學者馬塞爾·呂弗教授認為,世界上有1/3的年輕人可以順利度過青春期,,另1/3是“恰到好處”地使人厭煩,,對于最后1/3的年輕人來說,他們的青春期是痛苦,、復雜的,。
如何讓孩子平穩(wěn)度過痛苦、復雜的青春期,,令眾多家長們揪心,。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青春期又被稱為“心理斷乳期”,、叛逆期”,,此時的孩子半幼稚半成熟,情緒兩極性波動大,,向同伴開放的程度大于向成人開放,,是自我覺醒的時期,渴望成為獨立“人”,。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一些問題,,若有些訴求無法滿足,有可能會導致心理失衡,直至產生心理問題,,而外在表現(xiàn)就是不聽話,、和父母對著干、情緒暴躁等“叛逆”行為,。但是,,他們的父母卻不能理解他們,認為他們是故意鬧騰,、找茬,,不能平和地與他們交流。其實,,他們不知道,,這是孩子在發(fā)出求救信號:我需要心理關愛,請幫幫我,!此時,,作為家長,一定要“讀懂”孩子們發(fā)出的這些信號,,及時跟孩子溝通,,找到問題所在,幫助孩子減壓,,以避免負面情緒累積過多導致更嚴重的后果,。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們應學會“蹲下來”與孩子交流,,孩子的社會能力是從父母的行為中學到的,。父母無條件接納孩子,孩子也會很容易接納別人,,并融入社會,。父母也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只能自己負責,。同時,盡量讓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成長,,當孩子面對困境時,,父母給予引導和幫助。父母用一種悅納的態(tài)度,,可以幫助孩子順利渡過“叛逆期”,,盡快適應多元化的社會。(郭璞)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