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兄弟姐妹幾家人搞家庭聚會,,飯桌上,嫂子不經(jīng)意間聊起了侄兒沒考上普通高中的事,,后來甚至對侄子說,,“你看鄰居的孩子,考上了重點高中,,家里人多有面子!”這句話徹底惹惱了侄子,,摔了筷子拂袖而去。嫂子十分委屈,,開始不停地抱怨,。這時,一個親戚說了一句話:“這樣的場合不該說孩子,,古人講的‘七不責’你知道嗎?”
所謂“七不責”,, 指對眾不責、愧悔不責,、暮夜不責,、飲食不責、歡慶不責,、悲憂不責,、疾病不責。即不在外人面前責罵孩子,,孩子認識到自己錯誤并且非常懊悔的時候不要責罵孩子,,不要在晚上或者臨睡前責罵孩子,不要在孩子吃飯的時候責罵他,,不要在孩子非常興奮的時候責罵他,,不要在孩子哭泣或者傷心的時候責罵他,在孩子被病痛折磨時,,也不要責罵孩子,。
很多家長總是習慣于用批評責罵的方式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錯誤,卻難以把握好度,,結(jié)果適得其反,。孩子作為一個生命個體,他也有自尊心,,也有喜怒哀樂,。當他認為受到羞辱時,當然就會出現(xiàn)過激反應(yīng),,讓家長措手不及,。長此以往,,孩子和父母之間還會產(chǎn)生不信任感,親子關(guān)系陷于僵化,。
所以,,好的家長應(yīng)該學會什么場合說什么話,多關(guān)愛,、欣賞,、引導(dǎo)孩子,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不擇時機地訓斥孩子,。要牢記古人的“七不責”,時時處處注意教育方式和方法,。(郭璞)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