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候變冷,,人們的新陳代謝功能逐漸減慢,抵抗疾病的能力也隨之減弱,。氣溫持續(xù)偏低,,老年人在寒冷的天氣中鍛煉,心率,、血壓明顯提高,,心腦血管病的發(fā)病率提高;而且由于低溫,肌肉之間發(fā)生摩擦產(chǎn)生的阻力增加,,肌肉更“黏”,,容易發(fā)生肌肉和關節(jié)的損傷。因此,,冬季老年人鍛煉一定要合理安排運動,,要注意鍛煉的時間、場所,、方式,、強度和一些鍛煉的原則,避免在鍛煉中出現(xiàn)危險,。
鍛煉時間
首先,,冬季清晨霧霾比較大,空氣質量差,,容易引發(fā)呼吸道疾病;其次,,時間過早,氣溫偏低,,特別是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很可能會因此引發(fā)病癥;此外,太陽未出來前,,綠色植物周圍會積聚大量的二氧化碳,,在太陽出來后,植物開始進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產(chǎn)生氧氣,,此時進行鍛煉為佳,所以一般在日出后鍛煉為好,,慢性病患者更應注意,。
鍛煉場所
一般選擇向陽、避風的地方進行鍛煉為好,,有霧霾時可轉為室內鍛煉,,但要注意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充分熱身
冬天氣溫低,,肌肉間黏性增加,,導致肌肉關節(jié)間的阻力增加,若不進行熱身很容易發(fā)生肌肉拉傷,、關節(jié)損傷等意外,。所以運動前最好有10~20分鐘的拉伸、拍打全身肌肉,、慢跑等熱身活動,,然后再進入運動狀態(tài),從而避免運動副損傷的發(fā)生,,這些熱身活動同樣也適合運動后的放松,。
運動項目
老年人體育鍛煉沒有特殊限定的運動項目,一般選擇帶動肌肉群較多,、運動負荷強度小,、對抗力相對較弱的運動,主要以低強度的有氧運動為主,,比如:散步,、慢跑、騎車,、太極拳,、柔力球、健身操,、游泳等。由于老年人骨關節(jié)退行性病變常見,,爬山,、長距離徒步、激烈對抗等對關節(jié)負荷大的項目要量力而行,。
鍛煉原則
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進行運動鍛煉不能急于求成,,而應該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開始鍛煉時運動量不宜過大,,待身體適應后逐漸增加運動量,。鍛煉的動作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慢到快,,鍛煉的時間逐漸增加。最好每天堅持,,每次鍛煉時間控制在1個小時之內,,每周鍛煉不應少于3次,。同時,要按時作息,,合理飲食,。
此外,慢性疾病患者需要特別注意,,運動對于很多慢性疾病有預防和治療的效果,,雖然慢性病老年患者運動的風險增加,但是,,合理安排鍛煉,,利遠遠大于弊。但這些人群進行鍛煉時應注意一些問題:1.不能單獨鍛煉,,防止意外事件發(fā)生時能及時得到救援;2.糖尿病患者應在餐后1小時血糖升高時運動最佳,,不能空腹鍛煉;為了防止運動后低血糖的發(fā)生,運動前一定要帶一些糖果,、餅干備用;3.對于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要隨身攜帶相應的應急藥物,,倘若在運動中突發(fā)心慌,、胸悶、出虛汗等癥狀,,應立即停止運動,,千萬不要強行繼續(xù)。
總之,,中老年人冬季鍛煉,,要科學合理,量力而行,。(郭燕峰 作者系霍州煤電總醫(yī)院骨科副主任醫(yī)師)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