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縣美景 饒二寶 攝
古縣先后榮獲“國家衛(wèi)生縣城”,、“省級文明和諧縣城”、“省級園林縣城”,、“省級環(huán)保模范縣城”等榮譽稱號。
這里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戰(zhàn)國名相藺相如的故里,是天下第一牡丹之圣地,。這里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地下礦藏豐富,,地上林木茂盛,一派和諧繁榮,,走進這里你會感受到一種精神,一種精致和諧,、務實創(chuàng)新的古縣精神,走進這里你會感覺到一種力量,,一種蓬勃向上、催人奮進的力量,,走進這里你會感覺到一種文明,,一種源遠流長、和諧共贏的文明,。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按照“建設生態(tài)園林城,,建設充滿活力,、富裕文明、和諧穩(wěn)定,、山川秀美的新古縣”的戰(zhàn)略構想,,出臺了《古縣園林綠化管養(yǎng)標準》《古縣城市綠化補償暫行規(guī)定》《古縣單位附屬綠地和居住區(qū)綠地管理辦法》《古縣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園林綠化管護辦法》《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辦法》《生活飲水管理辦法》,,不斷加大城市建設力度,積極營造最宜人居的城市環(huán)境,。2009年一舉實現省級園林縣城目標后,,古縣人沒有就此放慢城市建設的腳步??h委,、縣政府審時度勢、傾聽民意,,提出把古縣縣城建成國家級園林縣城的宏偉目標,。
以創(chuàng)建園林縣城為抓手,縣委,、縣政府召開動員大會,,成立領導組,制訂實施方案,,理順并加強了園林隊伍建設,,集全民之智,傾全縣之力,,不斷掀起創(chuàng)建國家級園林縣城活動新高潮,。
在具體工作中,按照國家園林縣城的標準,,以縣城總體規(guī)劃為坐標,,編制了縣城綠地系統(tǒng)規(guī)劃,,補充完善了縣城綠線管理辦法,、樹木保護管理辦法和綠色圖章審批制度,有效地保護和鞏固綠化成果,。森林進入縣城,,縣城擁抱森林。如今的古縣,,天空湛藍,,流水清澈,可以說一城青山綠色,、半城湖色風光,。綠色以線的秀美、點的鋪陳,、塊的厚重,,編織著城市的美麗,使古縣成為現代化的,、最宜人居的生態(tài)園林城市,。經過連續(xù)幾年綠化工作的不斷深入,,古縣城市綠化面積達到89.76萬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40.8%,,建成區(qū)綠地率36.08%,,縣城人均綠地面積達到10.8平方米。
人們常把道路比作城市的骨架和脈絡,,道路綠化是城市綠化的主體結構,,直接體現了城市園林綠化的整體水平。近年來,,古縣不斷加大城市道路的建設力度,,投入巨資新建和改造了8路11街,硬化,、綠化了72條街巷,,在高標準搞好新建和改造道路綠化的同時,還對其他道路進行苗木補植,,進一步加大綠化質量,,提高生態(tài)效益,突出綠化景觀效果,。如今的19條道路,、72條小巷綠化普及率達到100%,達標率達到85%,,各具特色的道路綠化為這座城市繪就了一道道美麗的風景,。
如果說道路是延伸在城市中的一條條綠色的飄帶,那么,,遍布于城市中大大小小的公園,、游園、廣場,,就宛如一顆顆綠色的寶石,。這里有湖光山色的相如公園,開闊平靜的湖面上,,玉帶橋橫跨水面,,似雨后彩虹,牡丹滿園,,春光無限,,游人如織;漫步其間,湖岸邊垂柳依依,,倒映水中,,微風拂動,搖曳生姿,路邊各色月季,,姹紫嫣紅,,爭奇斗艷;這里有依澗河而建的十里長廊,山水柳色,,讓人流連忘返,。一片片茂密、幽深的樹林,,為游人營造出城市森林的寧靜,,而更為人心動的則是登高遠眺、飽覽澗河美景的灑脫,。延慶觀三清殿上悅耳的鈴聲,,龍王殿的雄偉身姿以及寺院里色彩斑斕的花朵、歷經千年風雨傲然挺立的樅樹王,,構成一種意蘊深遠的生態(tài)和諧,。這里還有獨具特色依勢而建的岳陽廣場,以及遍布城區(qū),、精巧而別致的河西小游園,,城北小游園、紫薇園,、玉蘭園,、楓林園、櫻花園,。每天清晨,,只見一個個游園、廣場上,,樹叢,、草坪旁,到處活躍著晨練的人群,,他們或歌,、或舞、或說,、或笑,伴著輕快的音樂,,迎接早晨的第一縷陽光,。
單位庭院和居住區(qū)綠化作為城市綠化的有機組成,是文明程度,、文化品位和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多年來,城區(qū)以創(chuàng)建園林單位、園林小區(qū)活動為契機,,對新建單位和小區(qū)高起點規(guī)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驗收;同時,,對舊城區(qū)積極進行綠化改造,,并引導市民借助自身條件養(yǎng)花種草,大搞綠化,、美化,,有力地促進了城市綠化水平的整體提高。截至目前,,城區(qū)單位庭院,、居住區(qū)綠化面積達15公頃,58家單位庭院,、居住區(qū)綠化達標,,單位、園林式小區(qū)均占總數的60%,,綠化達標率達到60%以上,。
在搞好城區(qū)綠化的同時,縣委,、縣政府從城市所處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和現狀出發(fā),以促進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長遠眼光,,高度重視城市周邊大環(huán)境綠化建設,。多年來,以東西兩山,、沿澗河生態(tài)區(qū)等綠化為重點,,積極組織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和通過落實退耕還林、封山育林等有效政策,,大力開展植樹造林,、綠化荒山,再造秀美山川,,目前,,造林綠化面積累計達800余公頃,形成了綠色屏障,。
生產綠地既是城市綠地的有機組成,,更是搞好城市綠化建設的重要保障。古縣的領導十分重視生產綠地的建設,。積極鼓勵,、引導和扶持農民從事綠化苗木生產,走經營苗木產業(yè)的致富之路。目前,,石壁鄉(xiāng)流域的賈村至三合村,、舊縣鎮(zhèn)皂角溝村及城區(qū)周邊現有各類苗圃、花圃500畝,,占到建成區(qū)面積的15%,,綠化苗木自給率達85%以上。圍繞建設“藍天碧水古縣”,,改造治理了張家溝小河,、金灣街河道,建設治理了縣城段澗河,,形成了蓄水60萬立方米,、兩岸綠化10萬平方米的“十里長廊”,拆除分散鍋爐房43座,,取消鍋爐58臺,,節(jié)約煤渣廠及鍋爐房占地6500平方米,年減少原煤消耗8000噸,,節(jié)約用水1.2萬噸,,強化污染治理,確保達標排放,。新開建筑95%使用節(jié)能材料,,工業(yè)邁上了循環(huán)經濟之路。建成日處理5000噸的生活污水處理廠,、日處理24噸的生活垃圾填埋場,,100%的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得到了無害化處理。全縣二級以上天氣達到330天,。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達到三類標準,。
圍繞打造“民生市政古縣”,整體提升服務功能,,大手筆描繪藍圖,,強力度除舊布新,集中拆除涉及26個單位,、298個居民住戶,面積達4萬平方米的平房,、舊房和違章建筑,。同步高標準規(guī)劃建設了2棟1萬平方米回遷樓,、4棟2萬平方米保障性住房、11棟17萬平方米高層住宅,,城市品位和居民幸福指數明顯提升,。縣城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了88%,,30%實施了供熱計量收費;氣化率達到了83%以上;環(huán)衛(wèi)清掃實現了全天候保潔,,道路機械清掃率達到了100%;萬人擁有星級公廁5座;用水普及率,、水質綜合合格率均達到100%。城區(qū)現有公交線路21標臺,,初步形成城鄉(xiāng)一體化的公交營運體系,。
圍繞建設“人文市容古縣”,,分批全面整治戶外廣告,,招幌文化、燈飾文化彰顯了地域特色,,縣城道路亮燈率達到100%。
按照“草地建筑相間,、花卉林木互襯,、山水園林輝映”的思路,,堅持城市建設綠化同步,、平面綠化與立體綠化并舉,、全面綠化與重點綠化結合,,采取拆遷還綠,、拆墻還綠,、見縫插綠、全民植綠等措施,,積極推動節(jié)約型園林綠化建設,,打造了一個綠色抱城,、水中映綠,、綠染縣城的生態(tài)景觀。
在這片古老而神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古岳大地上,,古縣正以她卓越的雄姿、堅挺的脊梁,、十足的干勁,,在全力建設富裕古縣,、優(yōu)美古縣和文明古縣的進程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途上,,迸發(fā)出更加耀眼奪目的光彩,。
通訊員 劉廣亮 呂俊華
責任編輯: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