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我認為,,對污染環(huán)境的行為一定不能心慈手軟,,該罰就罰,,該曝光就曝光,,越嚴格才越有效,?!?月16日,市民張濤在接受采訪時,,觀點十分明確,。
他拿今年的秸稈禁燒舉例說:“今年我們村里一起燒秸稈的事件都沒有。原因何在,?就是因為管得嚴,。收完麥子那幾天,村里的廣播一天響三四次,,都是不讓燒秸稈,;村干部拿著全村的名單分任務(wù),一人幾十戶,,必須給戶主傳達到,;村里還在地頭上掛著橫幅,上面寫著燒秸稈拘留罰款一類的處罰措施,。這不,,現(xiàn)在玉米已經(jīng)長出20厘米了,秸稈焚燒肯定不會再有了,?!?/p>
“很多地方管不住,比如冬天不讓燒煤,、燒柴,,但總有個別人不當回事兒。村干部來了就滅掉,,村干部走了再燒起來,。”張濤說,,只講道理不處罰,,讓好多人肆無忌憚。
張濤直言:“該罰就得罰,。農(nóng)村有點兒啥事傳得很快,,只要真的罰了一戶,其他人就得掂量掂量,。如果再能曝光,,讓所有人看到禁止燒煤‘不玩虛的’,那效果一定會很好,?!?/p>
“縱容個別不守規(guī)矩的人,最大的害處是影響了其他人遵守規(guī)矩的積極性?!睆垵J為,,這就是“劣幣驅(qū)逐良幣”的效應(yīng)。
他說:“我本身就是一名環(huán)保志愿者,,平時處處注意,,也愿意去宣傳帶動一些人約束自己的行為。但很多時候,,跟村里人說別燒煤,、燒柴的時候,總會被懟回來,,他們都覺得因燒煤被拘留罰款都是‘嚇唬人’,,不會真的罰?!?/p>
在張濤看來,,一次處罰措施比一百次講道理都有效。他說:“要讓大家從‘不能燒’的想法轉(zhuǎn)化為‘不敢燒’的想法,。所以,,不論禁煤,還是露天燒烤和其他的污染行為,,要用實打?qū)嵉膱?zhí)法來為生態(tài)環(huán)境護航,。”
記者 柴云祥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