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你好,,校長!”“校長,,辛苦了!”“校長,,我們回來了!”
翼城縣城東南方向40公里處,,有一個山高林茂,、地廣人稀的偏遠鄉(xiāng)鎮(zhèn),,名叫西閻,。10月8日一大早,,滿身鄉(xiāng)土氣的西閻學校校長王立宏站在校門口翹首以待,,150余名學生像小鳥一樣飛回來,他的內心有一種別樣的踏實感,。
掐指算來,,王立宏扎根山區(qū)教育已有37年,擔任西閻學校校長也整整20年。西閻學校不僅是他教書育人的場所,,還是家,,更是陣地?!捌缴鸁o別念,,念念在西閻”,他的生命已和這所學校融為一體,。
自力更生求轉變
身材瘦削,,目光堅定,說話實誠,,自帶一股“拼”勁,,這是55歲的王立宏給人的第一印象。
2003年秋天,,王立宏剛剛走上校長崗位時,,面臨的是一所破舊不堪的學校,荒草叢生,,師生寥寥無幾,。如何扭轉學校落后面貌呢?如果僅僅靠錢辦事,顯然不合乎校情,,因為學校全年經費只有5萬元,,僅能勉強維持辦公支出。王立宏前思后想,,決定充分挖掘地域優(yōu)勢,,利用當?shù)厝嗣}關系,發(fā)揚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改變學校的面貌,。
轉眼到了2004年3月,王立宏聽說大河林場有培育的景觀樹后,,多次前去尋求幫助,,終于獲得林場的大力支持,為學校無償提供云杉松和檜柏松樹苗,。隨后,他帶著幾個男教工,,帶著干糧,,騎著摩托,開著農用三輪車,,到20余公里位于舜王坪腳下的大河林場苗圃挖樹,。初春的大山,大地還沒有完全解凍,每挖一棵樹,,都需花費好大的力氣,。其間,天公不作美,,又下起了毛毛雨,,大伙熱火朝天地干著,臉上早已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汗水,。當他們拉著滿滿一車樹苗返回學校時,,真是如獲至寶啊!因為這些樹苗不但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而且還承載了他們的學校綠化夢,。
就在他們回校挖坑栽樹時,,又發(fā)現(xiàn)薄薄的土層下面全是河沙石,為了確保樹木成活,,他們就像挖戰(zhàn)壕一樣,,開出兩條一米寬的長渠,把砂石塊刨出來運走,,再把優(yōu)質土壤拉回來填進去,,工程量非常大。為了搶抓植樹節(jié)令,,他們連續(xù)奮戰(zhàn),,晚上看不見,就用礦燈照明,,直到完成植樹任務,。連續(xù)幾年,他們都在進行綠化工作,,如今校園各類花草樹木品種已有20余種,,風景樹250多棵,綠化面積達2200平方米,。漫步于綠樹成蔭,、花紅草綠、清新怡人的環(huán)境里,,王立宏感慨萬千,,功夫不負有心人。
為了修筑圍墻,,在資金匱乏的情況下,,王立宏組織師生在舊房拆除后的廢墟里撿拾舊磚塊;為了省錢,他帶著兩名后勤員工擔水和泥,、搬石遞磚;為了硬化校園,,他只購買些許水泥,,然后和老師們一邊找來三輪車從河灘里拉回沙石,一邊既當小工,,又當大工,,一身泥巴,一頭汗水,,逐步完成了人行道硬化,。
2010年前后,學校搞改造,,王立宏一直堅守在施工一線,,既要給工隊創(chuàng)造施工條件,化解施工矛盾,,又要進行實地規(guī)劃設計,,更重要的是嚴把工程質量關,他常常頭頂烈日,,爬墻上房,,親自監(jiān)工。剛開始時,,施工隊嫌他要求高,、管得寬,一次次和他爭吵,,終于被他一心為校的精神所感化,,主動按高標準要求進行施工。陰歷十月的天氣,,山區(qū)晝夜溫差大,,為了防止白天剛澆筑好的現(xiàn)澆頂黑夜被凍壞,每天日落后他都要親自爬上房頂加蓋苫布,,就這樣堅持了半月之久,,直到工程圓滿完工。
回想起那些年的付出,,王立宏覺得值了,,一腔熱血換來學校面貌大改觀,也得到了當?shù)厝罕姷目隙ê椭С帧?/p>
一心一意謀發(fā)展
2012年新春剛過,,西閻學校成了“九年一貫制”學校,。王立宏搶抓改革機遇,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做出了“保生源,、抓規(guī)范,提質量,、創(chuàng)特色”的四步走規(guī)劃,。
為了保生源,他大膽革新傳統(tǒng)思維,,決定恢復村里的幼兒園,。通過上門耐心做思想工作,把西閻村原有的私立幼兒園轉為學校附屬幼兒園,,為義務教育小學段保障生源,。
為了規(guī)范辦學行為,他一方面將初中教師和小學共享,,另一方面就地選才自行培養(yǎng),。學校挖掘培養(yǎng)出來的音樂、美術,、計算機老師逐漸躋身全縣一流,,各項課程開全開足。
為了提升教學質量,,他帶領教師們學習借鑒外地教學模式,,結合學校實際確立了“三段三步”講學稿模式。他還引入競爭激勵機制,,把榮譽和實惠給予真抓實干出成績的教師,,尤其是通過采取績效工資與工作績效切實掛鉤的舉措,進一步激發(fā)了教師改革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
為了把鄉(xiāng)村校辦成特色校,,他積極開辦“德育大講堂”,對學生進行愛黨愛國,、理想信念,、孝老愛親等教育,把書法教學作為校本課程列入課程表,。他還把當?shù)貎?yōu)秀的非遺項目引進校園,、把戲曲表演植入了學校的文化土壤。非遺,、戲曲進校園,,德育、書法進課堂,,成為學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看似不起眼的西閻學校先后有40余名同學考入翼城中學,在全縣聲名鵲起,,外流學生也實現(xiàn)了回流,。與此同時,正因為留下這些生源,,進一步推動了山區(qū)學校的良性循環(huán),,實現(xiàn)了山區(qū)教育的持續(xù)發(fā)展,,也讓許多貧困家庭的孩子就近有學上、上好學,,最終實現(xiàn)了王立宏服務山區(qū)群眾的初心,。
山區(qū)教育燃燈人
多年來,為了方便管理,,王立宏一直吃住在學校,,學校就是他的家。在日常工作中,,他不斷用實際行動引導教職工關愛學生,、愛生如子。
多年來,,王立宏堅持早起晚睡,,半夜巡視已是習慣。冬天一到,,他必是先到宿舍查看暖氣片熱不熱,,帶頭給孩子們送去洗漱用的熱水,把暖心的問候送到孩子們身邊,。他在宿舍區(qū)設立了夜間值班崗,,為的就是能與夜間上廁所的孩子做個伴,能讓偶爾半夜生病的孩子得到及時治療,。為了切實改善食堂伙食,,讓學生吃飽吃好,他創(chuàng)新食堂管理模式,,從衛(wèi)生到質量再到花樣,,均提出高標準要求,“校長陪餐”更拉近了他和孩子們的心理距離,。
今年中考前夕,,畢業(yè)班的學生加強營養(yǎng),都會從家里帶些營養(yǎng)品補補身體,。有一個女學生曉溪(化名),,父親身患殘疾,家庭十分困難,,營養(yǎng)得不到有效補充,。王立宏看在眼里,每周日學生返校后,,他都會給曉溪送一些奶制品和副食,。曉溪十分感動,學習更加努力,,中考考出了不錯的成績,。
連續(xù)在山區(qū)工作30多年,,其間也有幾次調動的機會。眼看別人相繼從山區(qū)調到了縣城,,王立宏也曾羨慕過,。他的妻子因患腦出血留下嚴重后遺癥,為了妻子看病方便也曾有過下山的念頭,。但是,一想到當初對家長“辦好西閻學?!钡某兄Z,,一看到被自己勸說返校的孩子們,一聽到孩子們“校長好”的問候,,他就邁不開腿了,。
最令王立宏欣慰和感動的是,黨的光輝無時不在照耀和溫暖著山里的孩子們,。如今的西閻學校各類教學設施完善,,還安裝了先進的視頻書法教室,孩子們喝到了免費牛奶,,有愛心人士前來助教等,,師生幸福感越來越強。他也多次被評為翼城縣模范校長,,還被評為翼城縣第三屆敬業(yè)奉獻道德模范和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
王立宏表示,今后將繼續(xù)以一名模范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改革創(chuàng)新的道路上勇于擔當,,奮勇趕超,為創(chuàng)建翼城品牌學校,、振興西閻教育奉獻自己畢生的精力,。
記者 郭 璞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