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臨汾首例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分數(shù)(FFR)檢測及冠狀動脈血管內(nèi)超聲(IVUS)指導下的冠脈介入治療手術在臨汾市人民醫(yī)院成功開展。
7月4日,,心血管內(nèi)科二病區(qū)鄧俊萍主任醫(yī)師,、王益民副主任醫(yī)師在我院介入導管室成功開展了晉南地區(qū)第一例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分數(shù)(FFR)檢測指導下的冠脈介入治療手術和首例冠狀動脈血管內(nèi)超聲(IVUS)指導下的冠脈介入治療手術。
病例1,,患者,,男,61歲,,因發(fā)作性胸痛10月余入住我院心血管內(nèi)科二病區(qū),?;颊?014年10月在我院對右冠狀動脈行介入治療,。此次冠狀動脈造影發(fā)現(xiàn),,鈍緣支近中段99%狹窄,左前降支近中段80%狹窄,,對鈍緣支行支架置入術,,隨后對前降支行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分數(shù)(FFR)檢測,術中測得FFR 值0.83(0.80以上不必要行PCI術),,前降支不需再行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
病例2,患者,,男,,57歲,因發(fā)作性胸痛,、胸憋10天入住我院心血管內(nèi)科二病區(qū),,冠狀動脈造影示前降支近段70-80%狹窄,進一步行冠脈血管內(nèi)超聲(IVUS)測定最狹窄處管腔斑塊負荷(狹窄)86.7%,,管腔面積2.3mm2,,,血管直徑最小1.7mm,;進一步根據(jù)虛擬組織學超聲(VH)判斷為不穩(wěn)定斑塊。根據(jù)IVUS檢查可以明確患者前降支病變是行PCI手術的適應癥。在IVUS指導下為患者前降支成功置入1枚藥物支架,,復查IVUS可見前降支最狹窄處支架擴張充分,,貼壁良好,,管腔面積達9.7mm2,血管直徑最小3.8mm,。
王益民副主任醫(yī)師介紹,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發(fā)病率逐年增高。冠狀動脈造影長久以來被視為評價冠狀動脈狹窄性病變的“金標準”,。然而,,隨著對冠狀動脈血流動力學及病理生理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單純冠狀動脈造影已不能滿足臨床對狹窄性病變解剖特征和生理功能評價的需要,。隨著IVUS,、OCT等影像技術的以及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分數(shù)(FFR)技術的應用,為對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病變性質(zhì)的判斷以及冠狀動脈功能學檢測提供了精準客觀的診斷依據(jù),,從而使治療策略的選擇更為準確和合理,規(guī)范冠狀動脈介入診療技術,,為患者提供更合理更精準更安全的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選擇,。
FFR及IVUS兩項技術的成功開展,使冠脈介入治療更加合理,、安全,,標志著我市冠心病介入治療上了一個新臺階。(市院宣)
責任編輯:王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