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最近,我又干起了教育這個老本行,,耳邊又響起了闊別多年的校園鈴聲,。
那音樂鈴聲伴隨著童聲播報響起在充滿現(xiàn)代氣息的校園的時候,感覺是那樣的溫馨和甜美,,頗有幾分感慨。這時,,總會勾起我的回憶,,讓我想起從小學到師范,從鄉(xiāng)下學校到縣城中學,,從教師到校長時期,,那些不時在夢境里浮現(xiàn)的學校和那恍惚縈繞在耳畔的鈴聲……
上小學時,起初的教室是一個土窯洞,,老師辦公室則在相鄰的另一個土窯洞,。上下課是以吹口哨為號令,但老師十有八九也懶得去吹口哨,,一般是叫喊一聲“上課啦”,,同學們就一起涌入了教室。上四年級時候,,學校搬到生產(chǎn)隊的馬號里,,老師是一個很精瘦的青年,他從生產(chǎn)隊的倉庫找了一個破舊的犁鏵,,懸在房檐下,,用半截火柱打鈴,聲音不是很響亮,,但,,這確是我第一次見到的“鈴”和聽到的鈴聲,同學們也都覺得很新鮮,。
上了五年級,,去公社所在地上學了,學校在一個舊廟里,,第一印象就是打“鈴”的聲音,,其實,那個所謂的鈴,,也就是一尺來長的鐵軌,,但鈴聲很脆、很響,,全村都能聽到,。“鈴”就掛在學校的高處,,在一根固定在墻上并斜出墻外的木柱上,。每天聽著鈴聲上下學,,上下課。記得七年級的時候,,有個叫金訓華的同學,,不知怎么搞的,半夜起來無緣無故地把個“鈴”打的亂響,,驚動了全校的師生,,第二天這個同學遭到了老師嚴厲批評,并在全校點了名,。畢業(yè)時學生之間相互寫鑒定,,有個同學在給金訓華的鑒定表里填了:“金訓華半夜打鈴”,班長宣布鑒定時,,引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
高中階段到一個大些的公社去讀書,那里的“鈴”是鐵鑄的,,像鐘的那種形狀,,但鈴內(nèi)沒有鈴錘,依然要老師拿個鐵錘子敲打,,那“鈴”掛在一棵棗樹上,,不同的是老師打“鈴”很有點子,曰:一上二下三開飯,,起床集合亂打點,。我們從鈴聲中就可以判斷該干什么,當時感覺高中就是不一樣,。
上了師范,,到了市里,學校用的是電鈴,,鈴聲很響,,很刺耳,,也很急促,,沒有上高中時的那種鈴聲悠揚與從容的節(jié)奏,總有急匆匆催人的感覺,,有時在廁所里聽到電鈴聲,,急得連褲帶也系不好就得往教室里跑。
師范畢業(yè)后分配到一個鄉(xiāng)鎮(zhèn)中學當了老師,,這個學校雖然是在農(nóng)村,,但用的那鈴是真正的鈴,銅的,,鈴內(nèi)的錘拴著繩子,,只要拉動繩子,,鈴錘撞擊鈴體,就會發(fā)出很悅耳的銅鈴的聲音,。老師們輪流值班打鈴,。打鈴的時候頗有莊嚴感,總是一本正經(jīng)的去打,,在拉動繩子的過程中,,看到老師和同學聽著鈴聲走進教室,總想多打幾下,。
多年后到了縣城里教學,,聽到的仍是電鈴聲,在鈴聲中匆匆走進教室,,匆匆去上操,,總是感覺刺耳和急促。做了校長的第一個月里領著總務主任專門跑到市里給學校采購了電子鈴,,電子鈴帶著音樂,,聽起來感覺舒服多了。常常在電子鈴聲響起后,,走出辦公室,,去教室、去操場或者在食堂轉轉,,頗覺愜意,。
校園鈴聲伴我走過了幾十年人生,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退休后,,生活中突然沒有了鈴聲,沒有了節(jié)奏,,總感覺空落落的,,有時甚至無所適從。沒有鈴聲的生活,,懶散,、無聊、連穿衣服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再也沒有穿過西服打過領帶,。前不久,朋友介紹我到省城一家教育機構工作,,單位設在一所學校里,,自然又一次回到鈴聲里作息。但,,這鈴聲和之前所有的鈴聲都大不一樣,,是童聲溫馨提醒下的音樂鈴聲:同學們,,又到下課時間了,請你走出教室,,呼吸呼吸新鮮空氣,,聽聽花開的聲音……這時,我會隨著柔美的鈴聲走出辦公室,,來到操場走上幾圈,,伸伸臂,踢踢腿,,徜徉在美好的時光里,。(高海生)
責任編輯: 吉政